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系统论文

共享自行车调度需求预测与用户分流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共享自行车应用现状第12-14页
        1.2.1 公共自行车国内外应用现状第12-13页
        1.2.2 共享单车国内外应用现状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1 公共自行车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共享单车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5-17页
    1.5 研究路线与章节安排第17-20页
        1.5.1 研究路线第17页
        1.5.2 章节安排第17-20页
第2章 共享自行车流量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第20-32页
    2.1 流量的总体分布概况第20-21页
    2.2 流量变化量的定义第21-22页
    2.3 流量变化量在时间分布上的规律第22-24页
    2.4 流量变化量与气象状况的关系第24-26页
    2.5 空间分布和站点之间的关系第26-28页
    2.6 基于GeoHash的共享单车虚拟站点划分方法第28-31页
        2.6.1 GeoHash编码第28-29页
        2.6.2 GeoHash递归组码算法第29页
        2.6.3 GeoHash算例分析第29-31页
    2.7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共享自行车调度需求预测与平衡性分析第32-51页
    3.1 流量变化量预测第32页
    3.2 流量变化量预测问题定义第32-33页
    3.3 基于K-Medoids的站点聚类算法第33-34页
        3.3.1 K-Medoids聚类算法第33页
        3.3.2 站点聚类算法第33-34页
        3.3.3 站点相似度矩阵第34页
    3.4 基于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的流量变化量预测模型第34-41页
        3.4.1 根据影响因素构建特征第34-35页
        3.4.2 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第35-37页
        3.4.3 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第37-38页
        3.4.4 Stacking集成方法第38-39页
        3.4.5 构建堆叠集成的XGBoost的流量变化量预测模型(SMVP)第39-41页
    3.5 实证分析第41-46页
        3.5.1 数据集的选取与预处理第41-42页
        3.5.2 特征对比基准第42页
        3.5.3 模型对比基准第42-43页
        3.5.4 超参数设置第43页
        3.5.5 评价标准第43-44页
        3.5.6 实验结果第44-46页
    3.6 区域的调度需求预测第46-48页
        3.6.1 站点调度需求累加预测第47页
        3.6.2 站点调度需求整体预测第47-48页
    3.7 区域的车辆平衡性分析第48-49页
    3.8 算例分析第49-50页
    3.9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共享自行车用户出行规律分析与候选地预测第51-65页
    4.1 数据探索与影响因素分析第51-58页
        4.1.1 起始地、目的地规律探索第51-56页
        4.1.2 用户行为规律探索第56-58页
    4.2 基于FP-Growth算法的用户出行候选地预测模型第58-62页
        4.2.1 频繁模式树(FP-Tree)第59-60页
        4.2.2 用户出行候选地预测模型(CGM)第60-62页
    4.3 实证分析第62-64页
        4.3.1 数据集的选取与预处理第62页
        4.3.2 模型对比基准第62-63页
        4.3.3 模型评价标准第63页
        4.3.4 实验结果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共享自行车用户出行目的地预测与分流策略第65-83页
    5.1 用户出行目的地预测的作用第65页
    5.2 基于深度学习的用户出行目的地预测模型第65-75页
        5.2.1 卷积神经网络(CNN)第65-68页
        5.2.2 循环神经网络(RNN)第68-69页
        5.2.3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第69-71页
        5.2.4 基于时空数据的目的地预测网络DPNNst模型第71-75页
    5.3 实证分析第75-78页
        5.3.1 数据集的选取与预处理第75-76页
        5.3.2 模型对比基准第76页
        5.3.3 模型评价标准第76页
        5.3.4 实验结果第76-78页
    5.4 用户分流的作用与方法第78-81页
        5.4.1 推荐还车地点第79-80页
        5.4.2 引导用户辅助流量的平衡第80页
        5.4.3 引导用户缓解交通压力第80-81页
    5.5 算例分析第81页
    5.6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6.1 结论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附录第89-91页
详细摘要第91-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石墨烯量子点对雄性生殖细胞系GC-2/TM4自噬及代谢的影响
下一篇:两性霉素B脂质体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