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与台湾地区七年级语文教材比较研究--以部编本和翰林版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5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第1章 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 第15-30页 |
| 1.1 编写理念之异同 | 第15-19页 |
| 1.1.1 教育思想的依据 | 第16-17页 |
| 1.1.2 教育理念的侧重 | 第17-19页 |
| 1.2 课程编写目标与内容之异同 | 第19-26页 |
| 1.2.1 培养目标 | 第19-22页 |
| 1.2.2 培养内容 | 第22-26页 |
| 1.3 编写依据异同 | 第26-30页 |
| 1.3.1 教材编写原则 | 第26-27页 |
| 1.3.2 教学建议 | 第27-28页 |
| 1.3.3 学习评价 | 第28-30页 |
| 第2章 教材编排体系的比较分析 | 第30-42页 |
| 2.1 教材编排结构 | 第30-34页 |
| 2.1.1 整书架构 | 第30-31页 |
| 2.1.2 单元题材架构 | 第31-32页 |
| 2.1.3 文章架构 | 第32-34页 |
| 2.2 选文体裁结构 | 第34-36页 |
| 2.3 助学系统结构 | 第36-41页 |
| 2.4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3章 学生能力培养指向性差异分析 | 第42-56页 |
| 3.1 能力培养及方式方法 | 第42-47页 |
| 3.1.1 阅读能力 | 第42-44页 |
| 3.1.2 口语交际能力 | 第44-45页 |
| 3.1.3 写作能力 | 第45-46页 |
| 3.1.4 识字与写字能力 | 第46-47页 |
| 3.1.5 综合性学习 | 第47页 |
| 3.2 价值观念与审美能力 | 第47-51页 |
| 3.2.1 价值观念 | 第47-50页 |
| 3.2.2 审美能力 | 第50-51页 |
| 3.3 相同体裁文章对能力培养的要求差异 | 第51-54页 |
| 3.3.1 篇目归纳 | 第51-52页 |
| 3.3.2 情感理解 | 第52页 |
| 3.3.3 诗文主题 | 第52-54页 |
| 3.3.4 助读系统 | 第54页 |
| 3.4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4章 教材比较后的思考与建议 | 第56-61页 |
| 4.1 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 第56页 |
| 4.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 第56-58页 |
| 4.3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 第58-59页 |
| 4.4 灵活采用教学评价体系 | 第59-61页 |
| 结语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