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研究型阅读与高中古诗词教学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绪论第10-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研究综述第11-14页
第一章 高中古诗词教学实行研究型阅读的必要性第14-30页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第14-15页
    二、古诗词文本的多义性第15-20页
        (一) 谐音第16页
        (二) 特殊的字词组合方式所产生的多义性第16-17页
        (三) 古诗词中存在丰富的文化语码(cultural code)第17-18页
        (四) 丰富的意象和典故的使用第18-20页
    三、“诗无达诂”与文本解读的“多元而有界”第20-23页
        (一) “诗无达诂”第20-22页
        (二) 文本解读的“多元而有界”第22-23页
    四、高中生具备研究型阅读能力的必要性第23-26页
        (一) 时代要求第23-24页
        (二) 课标要求第24页
        (三) 高中生认知发展的要求第24-26页
    五、研究型阅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第26-30页
        (一) 研究型阅读的含义和特点第26-28页
        (二) 研究型阅读的优势第28-30页
第二章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第30-34页
    一、有利的方面第30-31页
        (一) 学生对古诗词有一定的喜爱第30页
        (二) 教学中教师更加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第30-31页
        (三) 古诗词教学注重知识传授,整体比较扎实第31页
    二、不足的方面第31-34页
        (一) 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不足,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第31-32页
        (二) 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功利性强、主动性差、兴趣不够第32页
        (三) 教学模式单一、多讲解、少品悟第32-33页
        (四) 各科学习压力大,学生没有及时消化第33-34页
第三章 研究型阅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第34-49页
    一、实施前提第34-36页
        (一) 师生必须对所教学的古诗词熟读成诵并仔细涵咏体会第34-35页
        (二)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质疑探究第35页
        (三)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乐于交流和切磋第35-36页
    二、确立研读问题第36-44页
        (一) 通过比较,发现并确立研读问题第36-40页
        (二) 通过专题形式确立研读问题第40-42页
        (三) 通过主题阅读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确立研读方向第42-43页
        (四) 从学生的质疑思考和师生的讨论中确立研读问题第43-44页
    三、小组合作,开展研究第44-46页
        (一) 小组确立的基本要求第44-45页
        (二) 开展研究的注意事项第45-46页
    四、分享交流,总结评价第46-49页
        (一) 评价的原则第46-47页
        (二) 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附录第54-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政素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情况的研究--以武汉市某高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