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物理引擎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拟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课题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虚拟机器人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增强现实技术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3 物理引擎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相关技术简介第17-21页
        1.3.1 显示技术第17-18页
        1.3.2 跟踪匹配技术第18-19页
        1.3.3 交互技术第19页
        1.3.4 光照估计与阴影合成第19页
        1.3.5 Unity3D游戏引擎第19-20页
        1.3.6 Phys X物理运算引擎第20-21页
        1.3.7 网络通信第21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第21-22页
    1.5 论文章节安排第22-23页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架构设计第23-31页
    2.1 系统需求分析第23-24页
        2.1.1 功能需求分析第23-24页
        2.1.2 性能需求分析第24页
    2.2 系统总体架构第24-25页
    2.3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与设计第25-29页
        2.3.1 相机标定与图像传输第26页
        2.3.2 虚拟场景构建与虚实融合第26-27页
        2.3.3 光照模拟与阴影合成第27-28页
        2.3.4 用户交互第28-29页
    2.4 开发环境第29-30页
        2.4.1 硬件配置第29页
        2.4.2 软件环境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相机标定与数据传输第31-43页
    3.1 虚实配准流程第31-32页
    3.2 坐标系统第32-34页
        3.2.1 图像坐标系第32-33页
        3.2.2 相机坐标系第33-34页
        3.2.3 世界坐标系第34页
    3.3 针孔模型第34-35页
    3.4 透镜畸变第35-36页
        3.4.1 径向畸变第36页
        3.4.2 切向畸变第36页
    3.5 相机标定第36-38页
    3.6 相机旋转的向量表示第38页
    3.7 求解内参数与畸变参数第38-39页
    3.8 实时计算相机位置及角度第39页
    3.9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与实现第39-41页
        3.9.1 图像数据存储结构第40页
        3.9.2 图像与相机姿态数据传输第40-41页
    3.10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虚拟场景构建与虚实融合第43-57页
    4.1 三维场景布局第43-48页
        4.1.1 摄像机第43-44页
        4.1.2 机器人三维模型第44-45页
        4.1.3 场景光源第45页
        4.1.4 设置模型材质第45-46页
        4.1.5 构造包围盒与虚拟地面第46-48页
    4.2 加载物理引擎第48-49页
        4.2.1 刚体第48页
        4.2.2 摩擦力与弹力第48-49页
    4.3 运动控制第49-52页
        4.3.1 运动控制流程第49-50页
        4.3.2 对象平移第50页
        4.3.3 对象转动第50-51页
        4.3.4 自动漫游第51-52页
    4.4 场景虚实融合第52-56页
        4.4.1 构造背景贴图第52-53页
        4.4.2 数据接收与场景更新第53-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光照模拟与阴影合成第57-73页
    5.1 光照估计方法第57-59页
        5.1.1 基于采集的光照估计方法第57-58页
        5.1.2 基于物理的光照估计方法第58页
        5.1.3 基于图像分析的光照估计方法第58-59页
    5.2 基于高动态范围环境映照的光照估计第59-64页
        5.2.1 环境映照第59页
        5.2.2 全景辐射图原理第59-60页
        5.2.3 获取高动态范围环境映照第60-62页
        5.2.4 色调映射(Tone Mapping)第62-64页
    5.3 光照模拟第64-68页
        5.3.1 立方体纹理第64-65页
        5.3.2 全景辐射图转换第65-67页
        5.3.3 虚拟机器人纹理渲染第67-68页
    5.4 阴影合成第68-70页
    5.5 环境光模拟第70-72页
    5.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虚拟机器人交互系统第73-82页
    6.1 用户交互模块第73-76页
        6.1.1 运动控制第73-74页
        6.1.2 用户指定运动路径第74-76页
    6.2 SRU机器人运动同步第76-77页
    6.3 用户界面第77-78页
    6.4 系统测试与分析第78-81页
        6.4.1 系统功能测试第78-80页
        6.4.2 系统性能测试第80-81页
    6.5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7.1 本文工作总结第82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内容的服装图像检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网络活动的时间序列异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