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8页
    1.1 选题理由第7-8页
    1.2 研究意义第8页
        1.2.1 对“副+名”结构研究的价值第8页
        1.2.2 对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价值第8页
    1.3 研究现状第8-16页
        1.3.1 现代汉语名词研究综述第8-10页
        1.3.2 程度副词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3 “副+名”结构研究综述第12-16页
    1.4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4.1 广泛搜集语料进行分析第16-17页
        1.4.2 利用词典辞书、网络和认知属性知识库来对名词的认知属性进行描述第17页
        1.4.3 解释和预测第17页
    1.5 章节安排第17-18页
第2章 语料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统计第18-29页
    2.1 语料的搜集第18页
    2.2 语料的分词、标注以及抽取与检验第18-19页
    2.3 副名组合中名词的统计分析第19-23页
        2.3.1 一般名词第19-20页
        2.3.2 时间名词第20-21页
        2.3.3 处所名词第21页
        2.3.4 方位名词第21-22页
        2.3.5 其他名词第22-23页
    2.4 副名组合中程度副词的统计分析第23-26页
        2.4.1 语料中绝对程度副词与相对程度副词的统计分析第23-24页
        2.4.2 语料中表程度深浅的程度副词统计分析第24-26页
    2.5 副名结构发展规律考察第26-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名词第29-50页
    3.1 副名结构中一般名词的属性特征第29-45页
        3.1.1 普通名词的属性特征分类第29-40页
        3.1.2 专有名词属性分析第40-41页
        3.1.3 集合名词属性分析第41-43页
        3.1.4 抽象名词属性分析第43-44页
        3.1.5 物质名词属性分析第44-45页
    3.2 副名结构中时间名词的属性特征第45-47页
    3.3 副名结构中处所名词的属性特征第47-48页
    3.4 副名结构中方位名词的属性特征第48-50页
第4章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生成机制探讨第50-57页
    4.1 名词属性义的凸显方式第50-54页
        4.1.1 偏正式结构中形素义的凸显第50页
        4.1.2 侧面属性义的凸显第50-51页
        4.1.3 比喻义的凸显第51-53页
        4.1.4 联想义的凸显第53页
        4.1.5 省略义的凸显第53-54页
    4.2 “副名”结构中程度副词的功能第54-55页
        4.2.1 程度副词对名词非典型属性的凸显第54-55页
        4.2.2 程度副词对名词属性凸显程度作出说明第55页
    4.3 语境对属性义的揭示作用第55-57页
第5章 对副名结构中名词的预测与推断第57-60页
    5.1 能进入副名结构的名词类型总结与预测第57-59页
    5.2 本文工作的不足之处第59-60页
        5.2.1 语料搜集覆盖度还不够全面第59页
        5.2.2 名词认知属性获取方式的不足第59-60页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附录A:“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举例(部分)第67-70页
附录B:“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程度副词统计第70-71页
附录C:“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的名词统计(前30个)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师指令语研究
下一篇:张掖方言词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