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导论 | 第6-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6-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7-11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理论概述 | 第12-15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页 |
(一) 社会控制 | 第12页 |
(二) 课堂控制 | 第12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12-15页 |
(一) 符号互动理论 | 第12-13页 |
(二) 场域理论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初中教师课堂控制的现状调查 | 第15-32页 |
一、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第15页 |
(一) 调查目的 | 第15页 |
(二) 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15页 |
(三) 调查内容 | 第15页 |
二、关于课堂控制总体情况的调查 | 第15-16页 |
三、关于课堂控制观念的调查 | 第16-18页 |
四、关于课堂控制动机的调查 | 第18-21页 |
五、关于课堂控制影响因素的调查 | 第21-26页 |
六、关于课堂控制行为倾向的调查 | 第26-32页 |
第三章 初中教师课堂控制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一、教师主导的课堂控制对课堂教学有积极引导作用 | 第32页 |
二、教师课堂控制动机以学生为导向,以实现智育为目标 | 第32-33页 |
三、教师课堂控制策略总体趋于激励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影响教师课堂控制的因素分析 | 第34-37页 |
一、教师专业素养 | 第34页 |
二、师生关系 | 第34-35页 |
三、课堂空间环境 | 第35页 |
四、教师管理理念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改进初中教师课堂控制的对策 | 第37-45页 |
一、课堂控制“宽严有度”,正确处理冲突与矛盾 | 第37页 |
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37-39页 |
三、充分发挥教师非言语方式对课堂的控制 | 第39-40页 |
四、加强课堂环境管理 | 第40-42页 |
五、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 第42-43页 |
六、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