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域网关键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5-18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8-2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4-3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4-26页 |
1.2 BAN集成电路研究现状 | 第26-30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以及创新点 | 第30-31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31-34页 |
第二章 HBC发射机设计 | 第34-60页 |
2.1 HBC基本概念和发射机设计挑战 | 第34-42页 |
2.1.1 IEEE802.15.6协议 | 第34-36页 |
2.1.2 HBC传输机制 | 第36-37页 |
2.1.3 人体接触电极模型 | 第37页 |
2.1.4 HBC发射机结构研究 | 第37-41页 |
2.1.5 频谱整形挑战 | 第41-42页 |
2.2 预处理单元 | 第42页 |
2.3 滤波器设计 | 第42-58页 |
2.3.1 BPF的综合 | 第44-49页 |
2.3.2 动态范围优化 | 第49-51页 |
2.3.3 Gm单元设计 | 第51-54页 |
2.3.4 非理想因素设计考虑 | 第54-5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三章 IM2消除缓冲器 | 第60-84页 |
3.1 频谱再生与偶次失真 | 第60-64页 |
3.2 MOS管级线性化技术 | 第64-68页 |
3.3 两级逐级消除IM2缓冲器 | 第68-73页 |
3.4 引入失配消除IM2缓冲器:非对称栅极偏置 | 第73-76页 |
3.5 引入失配消除IM2缓冲器:体偏置 | 第76-79页 |
3.6 仿真结果 | 第79-82页 |
3.6.1 IIP2 | 第80页 |
3.6.2 瞬态 | 第80-81页 |
3.6.3 PSD频谱整形 | 第81-8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四章 HBC缓冲器的自动校正 | 第84-102页 |
4.1 基于相关幅度检测 | 第84-92页 |
4.1.1 总体架构 | 第84-86页 |
4.1.2 用于校正阶段的激励信号源 | 第86-87页 |
4.1.3 IM2信号检测 | 第87-88页 |
4.1.4 生成反馈信号 | 第88-89页 |
4.1.5 IM2消除缓冲器 | 第89-90页 |
4.1.6 样本设计 | 第90-92页 |
4.2 基于平均功耗提取 | 第92-100页 |
4.2.1 基于浮空电流源的IM2消除缓冲器 | 第92-93页 |
4.2.2 平均功耗提取基本原理 | 第93页 |
4.2.3 时域平均滤波器 | 第93-96页 |
4.2.4 量化残余IM2平均功耗 | 第96-98页 |
4.2.5 决策逻辑生成反馈信号 | 第98页 |
4.2.6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ECG信号音频调制器 | 第102-124页 |
5.1 音频调制器概念 | 第102-103页 |
5.2 调制方案选择 | 第103-108页 |
5.2.1 FM调制 | 第104-105页 |
5.2.2 Sigma-Delta调制 | 第105-107页 |
5.2.3 AM调制 | 第107-108页 |
5.3 上变频低通滤波器 | 第108-116页 |
5.3.1 混频器 | 第108-109页 |
5.3.2 谐波抑制低通滤波器 | 第109-111页 |
5.3.3 混频器插入滤波器结构 | 第111-112页 |
5.3.4 滤波器OTA设计 | 第112-116页 |
5.4 输出缓冲级 | 第116-119页 |
5.4.1 D2S | 第116-117页 |
5.4.2 音频线缓冲器及Opamp设计 | 第117-119页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119-12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六章 电源管理电路 | 第124-148页 |
6.1 音频信号能量收集 | 第124-129页 |
6.1.1 可行性分析 | 第124-126页 |
6.1.2 整流器电路设计 | 第126-128页 |
6.1.3 缺陷及改善思路 | 第128-129页 |
6.2 50mA负载LDO | 第129-142页 |
6.2.1 设计概述 | 第129-130页 |
6.2.2 功率管设计 | 第130-132页 |
6.2.3 缓冲器设计 | 第132-133页 |
6.2.4 误差放大器设计 | 第133-134页 |
6.2.5 带隙基准设计 | 第134-136页 |
6.2.6 主要性能指标设计解析 | 第136-139页 |
6.2.7 结果与讨论 | 第139-142页 |
6.3 2mA负载LDO | 第142-147页 |
6.3.1 设计概述 | 第142-143页 |
6.3.2 电路设计 | 第143-145页 |
6.3.3 测试结果 | 第145-14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48-150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148-149页 |
7.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2页 |
致谢 | 第162-164页 |
作者简介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