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一、 教师教育者内涵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关于教师教育者的其他研究 | 第14-19页 |
(一) 教师教育者的角色特征研究 | 第14-15页 |
(二)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研究 | 第15-16页 |
(三) 教师教育者的任务研究 | 第16-17页 |
(四)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标准研究 | 第17-19页 |
三、 教师专业知识的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一) 知识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 教师专业知识的内涵 | 第20页 |
(三) 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 | 第20-22页 |
四、 对教师教育者专业群体的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五、 研究评述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24-2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二、 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三、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四、 访谈的实践操作过程 | 第26-28页 |
(一) 访谈原则 | 第26页 |
(二) 展开访谈并记录 | 第26-27页 |
(三) 访谈材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分析 | 第28-39页 |
一、 教师教育者的任务 | 第28-33页 |
(一) 教学任务 | 第30页 |
(二) 科研任务 | 第30-31页 |
(三) 与基础教育合作 | 第31页 |
(四) 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师教育 | 第31页 |
(五) 关心帮助学生 | 第31-32页 |
(六) 提高学生的反思水平 | 第32-33页 |
二、 教师教育者所需的专业知识 | 第33-36页 |
(一) 学科主体知识 | 第33页 |
(二) 科研方面的知识 | 第33-34页 |
(三) 广博的文化知识 | 第34页 |
(四) 基础教育实践性教学知识 | 第34-36页 |
三、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者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间的区别 | 第36-39页 |
(一)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者和基础教育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没有区别 | 第36页 |
(二)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者比基础教育教师具备更扎实、更专业的科研知识 | 第36-37页 |
(三)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者需要具备元认知知识 | 第37-39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39-45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39-41页 |
(一) 教师教育者要具备元认知知识与自我监控能力 | 第39页 |
(二) 教师教育者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 | 第39-40页 |
(三) 教师教育者要具备与科研相关的知识 | 第40页 |
(四) 教师教育者要具备教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相关知识 | 第40-41页 |
(五) 教师教育者要对整个教育体系有全面的了解 | 第41页 |
二、 建议 | 第41-45页 |
(一) 提升教师教育者的实践示范水平 | 第41页 |
(二) 教师教育者要作为一个自我教育者终身学习 | 第41-42页 |
(三) 提升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者的基础教育素养 | 第42页 |
(四) 加强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学校的合作 | 第42-43页 |
(五) 倡导教师教育者进行自我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 第43页 |
(六) 制定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为教师教育者正名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附录一《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者的访谈提纲》 | 第48-49页 |
附录二《对新任教师的访谈提纲》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