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研究对象及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的确定 | 第11-15页 |
一、 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设计概述 | 第15-22页 |
(一) 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历史沿革 | 第15-17页 |
(二) 语文课后练习系统的作用 | 第17-18页 |
(三) 编写语文课后练习系统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18-22页 |
二、 人教版与香港版语文教材练习系统比较 | 第22-34页 |
(一) 香港版教材练习系统设计简介及示例 | 第22-28页 |
(二) 人教版教材练习系统设计简介及示例 | 第28-31页 |
(三) 两版教材练习系统的比较分析 | 第31-34页 |
三、 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反思和建议 | 第34-41页 |
(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7页 |
(二) 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建设的建议 | 第37-41页 |
四、 编写示例 | 第41-54页 |
(一) 记叙文以人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故都的秋》为例 | 第42-44页 |
(二) 议论文以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为例 | 第44-46页 |
(三) 说明文以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宇宙的边疆》为例 | 第46-48页 |
(四) 小说以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老人与海》为例 | 第48-49页 |
(五) 剧本以人教版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课《雷雨》为例 | 第49-50页 |
(六) 诗歌以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为例 | 第50-52页 |
(七) 文言文以人教版第一册记第一单元第四课《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1 《启思高中中国语文(中四上-中五下 4 册)》篇目列表 | 第59-62页 |
附录 2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