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导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研究问题界定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的贡献 | 第12-14页 |
2 PHOENIX CONTACT外部环境分析 | 第14-23页 |
·电力装备行业器市场的状况及特点 | 第14-16页 |
·市场高速持续发展 | 第14页 |
·市场高度集中、高度垄断 | 第14-15页 |
·市场进入壁垒高 | 第15页 |
·市场具规模经济性 | 第15-16页 |
·市场管制机构不中立、政企尚未完全分开 | 第16页 |
·电力装备器件行业的竞争力分析 | 第16-19页 |
·供方的议价能力 | 第16-17页 |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第17页 |
·新进入者的威胁 | 第17-18页 |
·替代品的威胁 | 第18页 |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 第18-19页 |
·金融危机后PHOENIX CONTACT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局 | 第19-23页 |
·产能过剩传统产业发展受阻 | 第20页 |
·电力行业市场风光犹在 | 第20-21页 |
·智能电网、新能源产业或将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 | 第21页 |
·竞争加剧,国内竞争对手的崛起 | 第21页 |
·"国进民退"产业高度聚合或将改变产业竞争格局 | 第21-22页 |
·政府影响愈发重要 | 第22-23页 |
3 PHOENIX CONTACT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第23-30页 |
·PHOENIX CONTACT公司及市场状况分析 | 第23-26页 |
·PHOENIX CONTACT公司背景 | 第23页 |
·PHOENIX CONTACT中国公司 | 第23页 |
·PHOENIX CONTACT中外业务模式分析 | 第23-25页 |
·PHOENIX CONTACT中国市场分布 | 第25-26页 |
·PHOENIX CONTACT 7S模型分析 | 第26-30页 |
·明确且清晰的战略 | 第26-27页 |
·组织结构 | 第27页 |
·严谨的德式管理制度 | 第27-28页 |
·全球化的思想与本地文化的结合 | 第28页 |
·100%的本土团队 | 第28页 |
·强大的创新力成为驱动企业核心技能 | 第28-29页 |
·全球一致的使命、愿景、和理念 | 第29-30页 |
4 PHOENIX CONTACT中国市场的总体发展战略 | 第30-41页 |
·战略SWOT分析 | 第30-33页 |
·机会与威胁 | 第30-31页 |
·优势与劣势 | 第31-32页 |
·策略矩阵 | 第32-33页 |
·战略目标 | 第33-34页 |
·战略思路 | 第34页 |
·战略定位 | 第34-38页 |
·行业聚焦 | 第34-35页 |
·市场定位 | 第35-36页 |
·技术与产品定位 | 第36-37页 |
·竞争策略 | 第37-38页 |
·本土化战略 | 第38-39页 |
·技术与产品创新提高本地市场客户响应能力 | 第38-39页 |
·加大国产化保持成本竞争力 | 第39页 |
·利用全球化优势,建立公司智能电网资源共享平台 | 第39页 |
·标准竞争战略 | 第39-41页 |
·影响或参与国际标准制订 | 第39页 |
·联合战略伙伴参与国内政策与标准制订 | 第39-40页 |
·技术联盟与合作遵循标准研发设计 | 第40-41页 |
5 战略实施措施 | 第41-45页 |
·市场与营销 | 第41页 |
·产品与技术 | 第41-42页 |
·组织结构 | 第42-43页 |
·资源配置 | 第43页 |
·生产与物流 | 第43页 |
·购并与联盟 | 第43-44页 |
·内部激励与社会责任 | 第44-45页 |
6 结束语 | 第45-47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45页 |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