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货车干扰特性及客货分离道路实施条件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及实施现状 | 第16-23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客货分离道路实施现状 | 第18-20页 |
1.2.3 划线分隔式客货分离利弊分析 | 第20-21页 |
1.2.4 物理分隔式客货分离利弊分析 | 第21-22页 |
1.2.5 现状小结 | 第22-23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5 小结 | 第25-27页 |
第2章 混行道路客货车干扰研究 | 第27-43页 |
2.1 客货车混行条件下移动瓶颈分析 | 第27-28页 |
2.1.1 移动瓶颈理论 | 第27页 |
2.1.2 移动瓶颈状态下交通参数分析 | 第27-28页 |
2.2 客货车混行条件下通行能力损失模型 | 第28-35页 |
2.2.1 客货车混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损失 | 第28页 |
2.2.2 一种货车干扰下通行能力损失建模 | 第28-30页 |
2.2.3 多种货车叠加干扰时通行能力损失建模 | 第30-33页 |
2.2.4 货车干扰下的通行能力折减分析 | 第33-34页 |
2.2.5 验证分析 | 第34-35页 |
2.3 客货车混行条件下延误模型研究 | 第35-41页 |
2.3.1 延误阶段分析 | 第35-36页 |
2.3.2 瓶颈处排队-消散形式分析 | 第36-39页 |
2.3.3 货车干扰下的排队长度及延误建模 | 第39-40页 |
2.3.4 货车干扰下的排队长度及延误 | 第40-41页 |
2.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划线分隔客货分离道路车道功能划分方法研究 | 第43-53页 |
3.1 划线分隔车道功能划分方法研究的意义 | 第43-44页 |
3.1.1 划线式客货分离道路样式介绍 | 第43-44页 |
3.1.2 车道功能划分方法研究的意义 | 第44页 |
3.2 影响车道功能划分的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3.2.1 道路条件 | 第44页 |
3.2.2 流量条件 | 第44页 |
3.2.3 交通组成及车辆特征 | 第44-45页 |
3.3 车道功能划分方法 | 第45-52页 |
3.3.1 车辆折算系数确定 | 第45-48页 |
3.3.2 流量均衡方法 | 第48-52页 |
3.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物理分隔式客货分离选址方法及实施条件研究 | 第53-67页 |
4.1 选址方法研究 | 第53-61页 |
4.1.1 影响物理隔离道路实施的因素分析 | 第53-55页 |
4.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影响因素权重确定方法 | 第55-57页 |
4.1.3 影响因素等级划分方法 | 第57-60页 |
4.1.4 选址条件确定 | 第60-61页 |
4.2 运行效率评价 | 第61-66页 |
4.2.1 选取运行效率评价指标 | 第61页 |
4.2.2 仿真实验的搭建 | 第61-63页 |
4.2.3 物理分隔实施条件 | 第63-66页 |
4.3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7页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