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砂女》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要旨 | 第3-4页 |
摘要 | 第4页 |
はじめに | 第6-8页 |
第一章 先行研究 | 第8-12页 |
第一節 中国におけるナイダの翻訳理論の研究 | 第8-11页 |
(一)20世紀70年代末期―80年代末期 | 第8页 |
(二)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頭 | 第8-9页 |
(三)21世紀初頭―現在 | 第9-11页 |
第二節 中国における『砂の女』の研究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機能的等価理論及び『砂の女』 | 第12-17页 |
第一節 機能的等価理論について | 第12-14页 |
(一)機能的等価理論の発展過程 | 第12-13页 |
(二)機能的等価理論の特徴 | 第13-14页 |
第二節『砂の女』及びその中訳本について | 第14-17页 |
(一)『砂の女』について | 第14-15页 |
(二)『砂の女』の中訳本について | 第15-17页 |
第三章 『砂の女』の中訳本の比較研究 | 第17-41页 |
第一節 語彙の角度から | 第17-29页 |
(一)事物語 | 第17-20页 |
(二)行為語 | 第20-23页 |
(三)抽象語 | 第23-26页 |
(四)関係語 | 第26-29页 |
(五)まとめ | 第29页 |
第二節 統語の角度から | 第29-35页 |
(一)語順の調整 | 第30-32页 |
(二)主語の調整 | 第32-33页 |
(三)能動態及び受動態 | 第33-34页 |
(四)肯定及び否定 | 第34-35页 |
(五)まとめ | 第35页 |
第三節 文章の角度から | 第35-41页 |
(一)会話の描写 | 第35-37页 |
(二)動作の描写 | 第37-38页 |
(三)環境の描写 | 第38页 |
(四)心理の描写 | 第38-40页 |
(五)まとめ | 第40-41页 |
おわりに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謝辞 | 第44-45页 |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