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8-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一)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 | 第8页 |
(二)教育现实差异与教科书一致性的矛盾 | 第8页 |
(三)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对教师主体性的要求 | 第8-9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一)教科书 | 第9页 |
(二)教科书的“创造性使用” | 第9-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批判刻板地使用教科书 | 第11-12页 |
(二)使用教科书的价值与方法 | 第12-15页 |
(三)教师对教科书使用的现状 | 第15-17页 |
五、研究设计 | 第17-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研究对象与实施过程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教师对教科书“创造性使用”的现状 | 第19-36页 |
一、教科书的结构和一般使用情况 | 第19-22页 |
(一)教科书的结构 | 第19-20页 |
(二)一般使用情况 | 第20-22页 |
二、删减或补充教科书内容 | 第22-25页 |
(一)删减重复,突出重点 | 第22-25页 |
(二)根据经验,适度补充 | 第25页 |
三、调整教科书顺序 | 第25-29页 |
(一)调整顺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第26-28页 |
(二)调整顺序,由浅入深开展学习 | 第28-29页 |
四、教师整合教科书的情况 | 第29-36页 |
(一)语音内容的整合 | 第30-31页 |
(二)词汇内容的整合 | 第31-34页 |
(三)语法内容的整合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影响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因素 | 第36-48页 |
一、学生需求对教师使用教科书的影响 | 第36-43页 |
(一)不同年级学生对教科书的需求不同 | 第36-40页 |
(二)不同班级学生对教科书的需求不同 | 第40-43页 |
二、教师经验和综合素质对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影响 | 第43-45页 |
(一)教育教学能力 | 第43-44页 |
(二)英语专业能力 | 第44页 |
(三)教师综合素质 | 第44-45页 |
三、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对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影响 | 第45-48页 |
(一)课标鼓励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 | 第45-46页 |
(二)结合地方教学规划“创造性使用”教科书 | 第46-47页 |
(三)根据学校教学活动实际“创造性使用”教科书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对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探讨 | 第48-59页 |
一、依据教育现实,改善教材表达方式 | 第48-50页 |
二、突出英语学科特点,满足学生需求 | 第50-54页 |
(一)“创造性使用”教科书中的文化意识 | 第50-52页 |
(二)对每节课重难点着重“创造性使用” | 第52-54页 |
三、促进教师形成“用教科书教”而非“教教科书”的理念 | 第54-59页 |
(一)尊重教师的个人风格 | 第54-56页 |
(二)师生共同参与教科书的“创造性使用”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重要参考文献目录 | 第60-63页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第63-64页 |
附录二:课堂观察表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