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WT文投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9-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3.1 国外绩效评价文献综述第11-12页
        1.3.2 国内绩效评价文献综述第12-16页
        1.3.3 文献述评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研究方法第19页
    1.6 研究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第20-28页
    2.1 绩效评价的含义第20页
    2.2 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第20-22页
        2.2.1 委托代理理论第20-21页
        2.2.2 战略管理理论第21页
        2.2.3 激励理论第21页
        2.2.4 目标管理理论第21-22页
    2.3 平衡计分卡理论第22-28页
        2.3.1 平衡计分卡的产生第22-23页
        2.3.2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第23-24页
        2.3.3 平衡计分卡的的优势第24-28页
第三章 WT文投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第28-35页
    3.1 WT文投公司基本情况第28-29页
    3.2 WT文投公司外部宏观环境分析第29页
    3.3 WT文投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现状第29-31页
    3.4 WT文投公司绩效评价体系问题分析第31-33页
        3.4.1 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不全面第31页
        3.4.2 缺少必要的非财务指标第31-32页
        3.4.3 权重分配不科学第32页
        3.4.4 员工参与度不高第32页
        3.4.5 绩效评价结果短期化第32-33页
    3.5 WT文投公司引入平衡计分卡优化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第33-35页
第四章 运用平衡计分卡优化WT文投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第35-56页
    4.1 WT文投公司战略目标规划第35-38页
        4.1.1 WT文投公司SWOT分析第35-36页
        4.1.2 WT文投公司战略地图第36-38页
    4.2 WT文投公司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优化原则第38页
        4.2.1 战略导向原则第38页
        4.2.2 相互关联原则第38页
        4.2.3 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第38页
        4.2.4 可操作性原则第38页
    4.3 WT文投公司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指标选择第38-45页
        4.3.1 财务方面第39-40页
        4.3.2 内部经营流程方面第40-41页
        4.3.3 客户方面第41-42页
        4.3.4 成长与发展方面第42-44页
        4.3.5 社会责任方面第44-45页
    4.4 WT文投公司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第45-56页
        4.4.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第45页
        4.4.2 赋值实施步骤第45-47页
        4.4.3 具体权重计算第47-56页
第五章 优化后的WT文投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第56-66页
    5.1 WT文投公司优化后的绩效评价体系效果评价第56-62页
        5.1.1 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评价结果第56页
        5.1.2 WT文投公司优化后的绩效评价体系评价结果第56-61页
        5.1.3 WT文投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优化前后对比第61-62页
    5.2 WT文投公司优化后的绩效评价体系实施流程第62-63页
    5.3 WT文投公司优化后的绩效评价体系实施中预计存在的问题第63页
        5.3.1 目标细化问题第63页
        5.3.2 部门配合问题第63页
        5.3.3 内部沟通问题第63页
    5.4 WT文投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实施保障措施第63-66页
        5.4.1 提供组织保障第64页
        5.4.2 提供制度保障第64-65页
        5.4.3 提供文化保障第65页
        5.4.4 提供时间计划保障第65-6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6.1 研究结论第66-67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第73-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员工与团队共有关系建设:真诚型领导与员工共有关系倾向的影响
下一篇:S公司人才流失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