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公共交通模式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6页 |
1.1.1 机动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问题 | 第12-14页 |
1.1.2 公共交通发展存在局限 | 第14-15页 |
1.1.3 自行车交通发展进入新阶段 | 第15-1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公共自行车系统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7-2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短距离出行交通模式需求分析 | 第26-37页 |
2.1 短距离出行定义 | 第26-28页 |
2.2. 短距离出行特点分析 | 第28-31页 |
2.2.1 弹性出行比例大 | 第28-29页 |
2.2.2 起讫点随机性强 | 第29-30页 |
2.2.3 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出行方式 | 第30-31页 |
2.3 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 | 第31-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现有公共交通模式短距离出行适应性分析 | 第37-51页 |
3.1 公共交通模式特征 | 第37-47页 |
3.1.1 轨道交通 | 第37-40页 |
3.1.2 出租汽车 | 第40-42页 |
3.1.3 常规公交 | 第42-47页 |
3.2 现有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缺陷分析 | 第47-50页 |
3.2.1 不能形成“门”到“门”的公共交通体系 | 第47-49页 |
3.2.2 忽视了短距离出行需求 | 第49-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公共自行车系统分析 | 第51-65页 |
4.1 公共自行车定义 | 第51-52页 |
4.2 公共自行车特点分析 | 第52-60页 |
4.2.1 自行车交通特点 | 第52-56页 |
4.2.2 公共自行车与私人自行车的比较优势 | 第56-60页 |
4.3 公共自行车系统功能定位 | 第60-64页 |
4.3.1 服务短距离出行 | 第60-61页 |
4.3.2 接驳公共交通 | 第61-63页 |
4.3.3 服务旅游景区、大学校园及厂矿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公共自行车交通模式实证分析 | 第65-86页 |
5.1 公共自行车交通模式客流分担率预测方法 | 第65-71页 |
5.1.1 概述 | 第65-67页 |
5.1.2 非集计模型基本原理 | 第67-69页 |
5.1.3 Logit 模型算法 | 第69-71页 |
5.2 实例应用 | 第71-85页 |
5.2.1 西安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概况 | 第71-74页 |
5.2.2 模型构建 | 第74-77页 |
5.2.3 参数标定 | 第77-82页 |
5.2.4 短距离出行交通方式划分结果 | 第82-8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6-87页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附录 | 第94-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