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缘由 | 第9页 |
1.2 关键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文献法 | 第12-13页 |
1.4.2 访谈法 | 第13页 |
1.4.3 课堂观察法 | 第13页 |
1.5 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1.5.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5.2 实践意义 | 第13-15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5-16页 |
2.1.1 最近发展区 | 第15页 |
2.1.2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15-16页 |
2.1.3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意义 | 第16页 |
2.2 学科结构理论 | 第16-18页 |
2.2.1 学科结构理论的理论基础 | 第17页 |
2.2.2 学科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17页 |
2.2.3 学科结构理论的意义 | 第17-18页 |
2.2.4 学科结构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18页 |
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8-20页 |
2.3.1 建构主义知识观 | 第18-19页 |
2.3.2 建构主义学习观 | 第19页 |
2.3.3 建构主义教学观 | 第19-20页 |
2.4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 第20-22页 |
2.4.1 认知主义教学任务 | 第20页 |
2.4.2 认知主义教学原则 | 第20-21页 |
2.4.3 认知主义教学方法 | 第21-22页 |
3 C类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现状 | 第22-29页 |
3.1 教师“教”的现状 | 第22-24页 |
3.2 学生“学”的现状 | 第24-27页 |
3.2.1 访谈调查的对象及内容 | 第24-25页 |
3.2.2 调查目的 | 第25页 |
3.2.3 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 第25-27页 |
3.3 解决途径 | 第27-29页 |
3.3.1 整合教材,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 第27页 |
3.3.2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 第27-29页 |
4 C类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内容 | 第29-36页 |
4.1 教学内容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 第30-33页 |
4.1.1 规律教学内容的处理 | 第31-32页 |
4.1.2 拓展内容教学内容的处理 | 第32-33页 |
4.1.3 习题教学内容的处理 | 第33页 |
4.2 教学内容的深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 第33-36页 |
4.2.1 物理知识教学深度 | 第34页 |
4.2.2 物理技能教学深度 | 第34-35页 |
4.2.3 物理情感教学深度 | 第35-36页 |
5 C类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方法及案例 | 第36-57页 |
5.1 支架式教学:化解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 第36-45页 |
5.1.1 支架式教学基本环节 | 第37-38页 |
5.1.2 C类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的意义 | 第38-39页 |
5.1.3 支架式教学在概念课中的应用 | 第39-43页 |
5.1.4 支架式教学在习题课中的应用 | 第43-45页 |
5.2 探究式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 第45-51页 |
5.2.1 C类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 第46页 |
5.2.2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 第46页 |
5.2.3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 第46-51页 |
5.3 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 第51-57页 |
5.3.1 C类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 第51-52页 |
5.3.2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案例 | 第52-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一:201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考试及城区招生等地情况 | 第60-61页 |
附录二:岳麓实验中学高一物理听课记录总结 | 第61-62页 |
附录三:高一物理学习情况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