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概述 | 第15-19页 |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内涵 | 第15页 |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特点 | 第15-16页 |
(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 第16-17页 |
(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 第17-19页 |
1. 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 第17页 |
2. 增加语言储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 第17-18页 |
3. 与现代文阅读相辅相成,增强学生的语感 | 第18页 |
4. 为高中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利于过渡 | 第18-19页 |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9-25页 |
(一)教师问题 | 第19-21页 |
1. 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目标单一化 | 第19-20页 |
2. 以死记硬背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式刻板化 | 第20页 |
3. 以照本宣科为主要表现的教师素养困境 | 第20-21页 |
(二)学生问题 | 第21-22页 |
1. 因文言文本体难度过大导致的学习兴趣不足 | 第21页 |
2. 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良好学习习惯缺失 | 第21-22页 |
3. 因缺乏系统指导而导致的学习方法缺陷 | 第22页 |
(三)教学问题 | 第22-25页 |
1. 教学设计模式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 | 第23页 |
2. 教学评价缺少学生参与,效率低下 | 第23-24页 |
3. 教学活动刻板僵化,无法吸引学生学习 | 第24-25页 |
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问题溯因 | 第25-31页 |
(一)文言文本体问题溯因 | 第25-26页 |
1.细致严格的语言规范 | 第25-26页 |
2.陌生疏远的语言情感 | 第26页 |
3.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 第26页 |
(二)教师教学问题溯因 | 第26-29页 |
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目的功利化 | 第26-27页 |
2.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思维陈旧化 | 第27-28页 |
3.教育理念缺失,教研活动零散化 | 第28-29页 |
(三)学生学习问题溯因 | 第29-31页 |
1.对文言文实用性认识不充分 | 第29页 |
2.对文言文学习态度不端正 | 第29页 |
3.对文言文学习缺乏自主性 | 第29-31页 |
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 第31-46页 |
(一)在借鉴前人成果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 | 第31-35页 |
1. 特级教师的教学策略 | 第31-33页 |
2. 特级教师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启示 | 第33-34页 |
3.积极吸收先进教学经验成果,切实提高教学能力 | 第34-35页 |
(二)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强化教学实践 | 第35-38页 |
1. 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统筹安排,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 第35-37页 |
2. 重视激趣、反思、整合环节,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 第37-38页 |
3. 立足生活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 第38页 |
(三) 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良性互动 | 第38-46页 |
1.重视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 | 第38-40页 |
2.重视诵读教学,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语感 | 第40-41页 |
3.合理规划,充分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积极性 | 第41-42页 |
4.创新教学形式,提供教学活动保障 | 第42-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