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法和教学组织论文--教学组织论文--课堂教学(班级教学)论文

论课堂教学中的“转识成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11-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5页
        1.国内研究概况第11-13页
        2.国外研究概况第13-15页
    (三)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5页
        1.研究的目的第15页
        2.研究的意义第15页
    (四)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5-17页
        1.研究的思路第15-16页
        2.研究的方法第16-17页
一、“转识成智”的概念解读第17-24页
    (一)佛学视野下的“转识成智”第17-18页
        1.“识”与“智”在佛学视野下的解读第17-18页
        2.佛学领域:“转识成智”的本源第18页
    (二)哲学视野下的“转识成智”第18-21页
        1.“识”与“智”在哲学视野下的解读第18-19页
        2.“转识成智”在哲学视野下的解读第19-20页
        3.“转识成智”在哲学领域的发展第20-21页
    (三)教育学视野下的“转识成智”第21-24页
        1.“识”与“智”在教育学视野下的解读第21-22页
        2.“转识成智”在教育学视野下的解读第22页
        3.“转识成智”在教育学领域的升华第22-24页
二、课堂教学中“转识成智”的价值诉求第24-29页
    (一)“转识成智”奏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第24-25页
        1.教育改革关注智慧的养成第24页
        2.智慧的养成在“转识成智”中进行第24-25页
    (二)“转识成智”成为转变教学理念的契机第25-26页
        1.“转识成智”已成为教学新理念第25-26页
        2.“转识成智”为转变教学理念提供理论依据第26页
    (三)“转识成智”发起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第26-29页
        1.“转识成智”对传统育人目标发起挑战第27页
        2.“转识成智”对传统课堂评价发起挑战第27-29页
三、课堂教学中“转识成智”的基本向度:生成学生的智慧第29-36页
    (一)生成学生的理性智慧第29-31页
        1.生成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理性智慧第29-30页
        2.生成学生正视客观现实的理性智慧第30页
        3.生成学生合理规划未来的理性智慧第30-31页
    (二)生成学生的道德智慧第31-32页
        1.生成学生与自然相处的道德智慧第31页
        2.生成学生与人相处的道德智慧第31-32页
        3.生成学生与社会相处的道德智慧第32页
    (三)生成学生的创新智慧第32-34页
        1.生成学生创造“新想法”的智慧第33页
        2.生成学生创造“新做法”的智慧第33页
        3.生成学生创造“新学法”的智慧第33-34页
    (四)生成学生的实践智慧第34-36页
        1.生成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智慧第34-35页
        2.生成学生的生活性实践智慧第35-36页
四、课堂教学中“转识成智”的实现策略第36-44页
    (一)在课堂教学的两次飞跃中实现“转识成智”第36-38页
        1.在第一次飞跃中掌握“识”第36-37页
        2.在第二次飞跃中生成“智”第37-38页
    (二)在主体课堂教学中实现“转识成智”第38-40页
        1.在互动过程中实现“转识成智”第38-39页
        2.在探究过程中实现“转识成智”第39-40页
    (三)在辅助课堂活动中实现“转识成智”第40-44页
        1.在创新活动中实现“转识成智”第41-42页
        2.在体验活动中实现“转识成智”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媒体学习条件下信念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证券市场转板制度的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