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基于排队长度的信号交叉口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3 研究现状综述第17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第18-21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交通控制的检测器基本参数及布设方案第21-30页
    2.1 交通控制的基本参数第21页
    2.2 交叉口检测器布设第21-25页
        2.2.1 常用检测器概述及工作原理第21-22页
        2.2.2 布设目标第22页
        2.2.3 布设内容及基本概念第22-23页
        2.2.4 布设方案第23-25页
    2.3 交叉口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第25-29页
        2.3.1 延误基本分析及计算方法第25-27页
        2.3.2 饱和度第27-28页
        2.3.3 排队长度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信号交叉口的进口道当量排队长度建模分析第30-43页
    3.1 拥挤方向进口道排队生成的分析第30页
    3.2 交通流的二流理论第30-33页
    3.3 强拥挤状态下基于二流理论的当量排队长度建模过程第33-38页
        3.3.1 强拥挤状态下排队长度建模第33-36页
        3.3.2 基本参数确定第36-37页
        3.3.3 累计车辆数获取第37-38页
    3.4 当量长度模型的验证第38-42页
        3.4.1 模拟方案设计第38-40页
        3.4.2 当量排队长度误差分析第40-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基于排队长度的信号交叉口自适应控制策略研究第43-58页
    4.1 基于排队长度的信号交叉口的自适应控制思路第43-46页
        4.1.1 研究交叉口信号相位的选定第43-44页
        4.1.2 自适应交通控制策略第44-46页
    4.2 设置前其他指标情况第46-51页
        4.2.1 车辆均延误第46-48页
        4.2.2 排队长度第48-49页
        4.2.3 单位绿灯延时的确定方法第49-51页
    4.3 自适应控制规则及阈值设定第51-53页
        4.3.1 自适应控制方法适用条件分析第51页
        4.3.2 阈值设定第51-52页
        4.3.3 启动的阈值条件第52-53页
    4.4 交通综合评价第53-57页
        4.4.1 综合评价指标的确定第53-54页
        4.4.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第54-56页
        4.4.3 指标模糊综合评价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实例验证第58-76页
    5.1 实地交叉口调查第58-63页
        5.1.1 调查地点第58-61页
        5.1.2 调查时间第61页
        5.1.3 数据采集第61-63页
    5.2 自适应控制方案实施过程第63-70页
        5.2.1 启动的阈值条件判断第63-64页
        5.2.2 确定相位绿灯延时第64-66页
        5.2.3 交通流信息处理和当量长度计算第66-70页
    5.3 实例验证结果分析第70-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附录第82-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移动荷载作用的连续梁桥加速度响应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交通—经济—城市化模型的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