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荷载作用的连续梁桥加速度响应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连续梁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静载检测法 | 第10-11页 |
1.2.2 动力检测法 | 第11页 |
1.3 连续梁损伤识别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灵敏度分析法 | 第12-13页 |
1.3.2 人工神经网络 | 第13-14页 |
1.3.3 小波转换和波形分析 | 第14-15页 |
1.3.4 Hilbert-Huang变换分析 | 第15页 |
1.3.5 模态曲率分析 | 第15-16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箱型连续梁动力有限元模型 | 第19-37页 |
2.1 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响应特征 | 第19-25页 |
2.1.1 无损连续梁位移响应 | 第19-21页 |
2.1.2 有损连续梁位移响应 | 第21-25页 |
2.2 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 | 第25-30页 |
2.2.1 几何模型 | 第26-28页 |
2.2.2 移动荷载参数 | 第28-29页 |
2.2.3 损失模拟 | 第29-30页 |
2.3 动力响应分析 | 第30-35页 |
2.3.1 无损伤动力响应分析 | 第30-32页 |
2.3.2 单点损伤动力响应分析 | 第32-33页 |
2.3.3 多点损伤动力响应分析 | 第33-34页 |
2.3.4 移动荷载速度影响分析 | 第34-35页 |
2.4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基于加速度响应的连续梁损伤识别 | 第37-51页 |
3.1 损伤定位算法 | 第37-41页 |
3.2 损伤程度算法 | 第41-47页 |
3.2.1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 第41-43页 |
3.2.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43-44页 |
3.2.3 人工神经网络训练 | 第44-46页 |
3.2.4 人工神经网络验证 | 第46-47页 |
3.3 算法稳定性分析 | 第47-49页 |
3.3.1 移动荷载速度稳定性分析 | 第47-48页 |
3.3.2 噪声稳定性分析 | 第48-49页 |
3.4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工程运用及分析 | 第51-63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51-53页 |
4.2 移动荷载检测方法 | 第53-54页 |
4.2.1 移动荷载检测设备 | 第53-54页 |
4.2.2 移动荷载试验 | 第54页 |
4.3 检测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4.4 连续梁加固措施 | 第58-61页 |
4.4.1 损伤1加固建议 | 第58-60页 |
4.4.2 损伤2加固建议 | 第60页 |
4.4.3 损伤3加固建议 | 第60-61页 |
4.5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