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4页 |
1.3.1 提高化学教材的质量 | 第11-12页 |
1.3.2 为化学教材的选择、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 第12页 |
1.3.3 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决策依据,优化课堂教学 | 第12页 |
1.3.4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第12-14页 |
2 中学化学教材的研究现状 | 第14-26页 |
2.1 中学化学教材的研究 | 第14-19页 |
2.1.1 美国中学化学教材发展史 | 第14-15页 |
2.1.2 国内中学化学教材发展史 | 第15-16页 |
2.1.3 国内《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2.2 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2.3 研究设计 | 第20页 |
2.3.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2.4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4.1 全面发展教育理论 | 第20-21页 |
2.4.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论 | 第21页 |
2.4.3 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 第21-22页 |
2.5 教材的界定 | 第22-26页 |
2.5.1 建构教科书体系原则一三序结合 | 第23-24页 |
2.5.2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界定 | 第24页 |
2.5.3 设置《化学反应原理》课程的意义 | 第24-26页 |
3 三个版本《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比较分析 | 第26-42页 |
3.1 三个版本《化学反应原理》教材课标指导思想分析 | 第26-28页 |
3.1.1 课程标准中本模块的要求 | 第26页 |
3.1.2 三个版本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对比分析 | 第26-28页 |
3.2 三个版本《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具体分析 | 第28-40页 |
3.2.1 教材内容选择的分析 | 第28-31页 |
3.2.2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内容组织的分析 | 第31-34页 |
3.2.3 教材内容呈现的分析 | 第34-40页 |
3.3 结论 | 第40-42页 |
4 以“化学反应的速率”单元为例,比较分析三个版本教材的异同 | 第42-50页 |
4.1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引入方法的对比 | 第42-43页 |
4.2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表示方法 | 第43-45页 |
4.3 “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方法对比 | 第45-46页 |
4.4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4.5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拓展说明 | 第47页 |
4.6 对三个版本教材关于“化学反应速率”模块内容的总结 | 第47-50页 |
5 三个版本《化学反应原理》教材课程难度评价 | 第50-58页 |
5.1 课程难度定量模型 | 第50-51页 |
5.2 用课程难度定量分析模型分析教材 | 第51-55页 |
5.3 结论与分析 | 第55-58页 |
6 结论与思考 | 第58-64页 |
6.1 关于三个版本《化学反应原理》的总结 | 第58-59页 |
6.1.1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 | 第58页 |
6.1.2 鲁教版《化学反应原理》 | 第58页 |
6.1.3 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 | 第58-59页 |
6.2 教材使用建议 | 第59-61页 |
6.2.1 精选与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 第59-60页 |
6.2.2 确定明确的学习方式和活动内容 | 第60页 |
6.2.3 善于利用栏目,发挥栏目功能 | 第60页 |
6.2.4 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 第60-61页 |
6.2.5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第61页 |
6.3 思考与建议 | 第61-63页 |
6.3.1 教材内容要精选 | 第61-62页 |
6.3.2 教材栏目设置要实用 | 第62页 |
6.3.3 教材实验设计要“丰富多样” | 第62页 |
6.3.4 教材中的习题要“实用” | 第62页 |
6.3.5 教材内容与考试要求要“协调统一” | 第62-63页 |
6.4 结束语 | 第63-64页 |
7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