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2.1 手机依赖综述 | 第11-14页 |
2.1.1 手机依赖的定义 | 第11-12页 |
2.1.2 手机依赖的测量 | 第12-13页 |
2.1.3 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2.2 健康生活方式 | 第14-16页 |
2.2.1 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 | 第14-15页 |
2.2.2 健康生活方式的评价工具 | 第15页 |
2.2.3 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3 社会支持 | 第16-19页 |
2.3.1 社会支持的概念 | 第16-17页 |
2.3.2 社会支持的测量 | 第17页 |
2.3.3 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3 研究整体内容及设计 | 第19-23页 |
3.1 已有研究局限 | 第19页 |
3.2 研究内容和设计 | 第19-20页 |
3.2.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3.2.2 本研究的总体框架 | 第19-20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20-21页 |
3.3.1 大学生手机依赖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20页 |
3.3.2 手机依赖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 第20-21页 |
3.3.3 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和健康生活方式之间的作用机制 | 第21页 |
3.4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第21-23页 |
3.4.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3.4.2 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3.4.3 统计方法及统计软件 | 第22页 |
3.4.4 研究过程 | 第22-23页 |
4 研究结果及分析讨论 | 第23-31页 |
4.1 对大学生被试总体的描述性分析 | 第23-24页 |
4.2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24页 |
4.3 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分析 | 第24-27页 |
4.3.1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情况 | 第24页 |
4.3.2 性别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上的差异 | 第24-25页 |
4.3.3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 | 第25页 |
4.3.4 入学前文理科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上的差异 | 第25页 |
4.3.5 不同学位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 | 第25-26页 |
4.3.6 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 | 第26页 |
4.3.7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 | 第26页 |
4.3.8 分析与讨论 | 第26-27页 |
4.4 手机依赖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 第27-28页 |
4.4.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 第27页 |
4.4.2 手机依赖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回归分析 | 第27页 |
4.4.3 分析讨论 | 第27-28页 |
4.5 大学生手机依赖、健康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 第28-31页 |
4.5.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 第28页 |
4.5.2 社会支持中介效应检验 | 第28-29页 |
4.5.3 分析讨论 | 第29-31页 |
5 研究结论、建议和展望 | 第31-3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31页 |
5.1.1 手机依赖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 第31页 |
5.1.2 手机依赖与健康生活方式显著相关且显著负向预测健康生活方式 | 第31页 |
5.1.3 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和健康生活方式中起中介作用 | 第31页 |
5.2 研究建议 | 第31-33页 |
5.3 创新之处 | 第33页 |
5.4 不足与展望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附录 | 第39-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