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温室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8-10页 |
·国外温室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温室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9页 |
·温室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组织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温室环境温湿度的模糊控制 | 第12-22页 |
·模糊控制系统概述 | 第12页 |
·模糊控制原理 | 第12-13页 |
·温室环境因子研究 | 第13-15页 |
·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3-14页 |
·湿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4页 |
·光照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4-15页 |
·CO_2 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5页 |
·温湿度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15-21页 |
·输入输出变量的确定 | 第15-16页 |
·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的模糊化 | 第16页 |
·模糊状态隶属度函数的选取 | 第16-17页 |
·模糊控制规则的制定 | 第17页 |
·模糊逻辑决策 | 第17-20页 |
·输出的反模糊化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2-31页 |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22-23页 |
·总体模式设计 | 第22页 |
·总体功能设计 | 第22-23页 |
·传感器的选择 | 第23-25页 |
·温湿度传感器选型 | 第24页 |
·光照传感器选型 | 第24-25页 |
·CO_2 传感器选型 | 第25页 |
·主控芯片的选型 | 第25-27页 |
·数字接口的选择 | 第27-29页 |
·ZigBee 协议简介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ZigBee 监控节点硬件电路设计 | 第31-44页 |
·设计概述 | 第31页 |
·各部分硬件电路设计 | 第31-43页 |
·电源电路 | 第31-32页 |
·时钟电路 | 第32页 |
·复位电路 | 第32-33页 |
·温湿度测量电路 | 第33-34页 |
·光强测量电路 | 第34-35页 |
·CO_2 测量电路 | 第35-36页 |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 第36-37页 |
·液晶显示电路 | 第37-39页 |
·键盘接口电路 | 第39-40页 |
·开关量输出电路 | 第40-41页 |
·数据存储电路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4-77页 |
·软件功能概述 | 第44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44-45页 |
·uC/OS‐Ⅱ 内核总体结构的介绍 | 第45-46页 |
·uC/OS‐Ⅱ 在STR911FAM42 上的移植 | 第46-53页 |
·头文件includes.h 的修改 | 第48页 |
·OS_CPU.h 的修改 | 第48-50页 |
·OS_CPU_C.C 的修改 | 第50-51页 |
·OS_CPU_A.ASM 的修改 | 第51-53页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53-76页 |
·主程序设计 | 第53-55页 |
·各任务设计 | 第55-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