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12-13页 |
1.2 文献的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对学习积极性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对学习积极性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 学习积极性的概述及理论依据 | 第19-27页 |
2.1 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2.1.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20页 |
2.1.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0页 |
2.1.3 成就动机理论 | 第20-21页 |
2.1.4 自我效能理论 | 第21-22页 |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3页 |
2.2.1 学生学习的含义 | 第22页 |
2.2.2 学习积极性的定义 | 第22-23页 |
2.3 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分析 | 第23-25页 |
2.3.1 学习需要 | 第23页 |
2.3.2 学习动机 | 第23-24页 |
2.3.3 学习态度 | 第24页 |
2.3.4 学习兴趣 | 第24-25页 |
2.4 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 第25-27页 |
3 影响农村高中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 第27-42页 |
3.1 化学的学科特点因素 | 第27-31页 |
3.1.1 化学知识点既多又杂 | 第27页 |
3.1.2 化学表象容易应用难 | 第27-28页 |
3.1.3 化学实验条件的制约 | 第28-29页 |
3.1.4 化学三重表征的障碍 | 第29-30页 |
3.1.5 其它学科的渗透较多 | 第30-31页 |
3.2 中学化学教材体系的因素 | 第31-34页 |
3.2.1 初高中化学知识跨度大 | 第31-33页 |
3.2.2 教材的内容编排不当 | 第33-34页 |
3.3 高中生学习的自身因素 | 第34-37页 |
3.3.1 班级学生个体差异大 | 第34-35页 |
3.3.2 男女生学习的差异大 | 第35-37页 |
3.4 其他影响因素 | 第37-42页 |
3.4.1 教师教学因素 | 第37-39页 |
3.4.2 学校条件因素 | 第39-40页 |
3.4.3 家庭环境因素 | 第40-42页 |
4 提高农村高中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实践研究 | 第42-75页 |
4.1 高一开展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实践 | 第42-57页 |
4.1.1 组建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背景 | 第42页 |
4.1.2 组建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目的 | 第42-43页 |
4.1.3 组建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 | 第43-46页 |
4.1.4 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案例 | 第46-53页 |
4.1.5 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效果评价与反思 | 第53-57页 |
4.2 高二课堂上激励学生讲课活动的实践 | 第57-65页 |
4.2.1 开展学生讲课活动的背景 | 第57页 |
4.2.2 开展学生讲课活动的目的 | 第57页 |
4.2.3 开展学生讲课活动的方式 | 第57-59页 |
4.2.4 学生讲课活动的实施案例 | 第59-64页 |
4.2.5 学生讲课活动的效果评价与反思 | 第64-65页 |
4.3 高三专题复习时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 | 第65-75页 |
4.3.1 开展分层走班教学活动的背景 | 第65-66页 |
4.3.2 开展分层走班教学活动的目的 | 第66页 |
4.3.3 开展分层走班教学活动的方式 | 第66-69页 |
4.3.4 分层走班教学活动的效果评价与反思 | 第69-75页 |
5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第75-80页 |
5.1 研究的结论 | 第75-76页 |
5.2 研究的反思 | 第76-78页 |
5.3 研究的不足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91页 |
附录1: 高中生化学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 第84-86页 |
附录2: 高中生开展化学课堂讲课活动的调查问卷 | 第86-87页 |
附录3: 高考化学知识点掌握情况调查问卷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