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文冠果概况 | 第11-13页 |
1.2 文冠果皂苷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文冠果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 第13-14页 |
1.2.2 文冠果皂苷的种类与分布 | 第14-15页 |
1.2.3 文冠果皂苷的抗癌活性 | 第15-16页 |
1.3 肝癌与细胞凋亡 | 第16-20页 |
1.3.1 肝癌简介 | 第16页 |
1.3.2 细胞死亡与细胞凋亡 | 第16-17页 |
1.3.3 肝癌细胞凋亡机制 | 第17-20页 |
1.4 皂苷抗癌活性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4.1 抗癌活性皂苷 | 第20页 |
1.4.2 天然活性皂苷抗肝癌机制 | 第20-21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的提取纯化与结构鉴定 | 第23-34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2.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2.3.1 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2.3.2 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2.3.3 试验方法与内容 | 第24-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2.4.1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的定性分析结果 | 第27-28页 |
2.4.2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的定量分析结果 | 第28页 |
2.4.3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的组成分析 | 第28-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诱导HepG2人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效果 | 第34-48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技术路线图 | 第34-35页 |
3.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3.3.1 试验细胞株 | 第35页 |
3.3.2 材料与试剂 | 第35-36页 |
3.3.3 仪器与设备 | 第36页 |
3.3.4 试验方法与内容 | 第36-3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3.4.1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对肝癌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2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对肝癌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3 荧光染色观察文冠果种仁总皂苷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4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对肝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3.4.5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对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诱导HepG2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研究 | 第48-65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技术路线图 | 第48-49页 |
4.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9-54页 |
4.3.1 试验细胞株 | 第49页 |
4.3.2 材料与试剂 | 第49-51页 |
4.3.3 仪器与设备 | 第51页 |
4.3.4 试验方法与内容 | 第51-54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4-64页 |
4.4.1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激活Caspase-3,诱导PARP片段化 | 第54-55页 |
4.4.2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3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对细胞色素C释放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 | 第56-58页 |
4.4.4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凋亡 | 第58-59页 |
4.4.5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通过PI3K/Akt介导的线粒体通路诱导凋亡 | 第59页 |
4.4.6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对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 | 第59-62页 |
4.4.7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对HO-1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2-63页 |
4.4.8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对NO生成和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66页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9页 |
附表1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研究生期间论文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