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SECI模型的网络非正式学习模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8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概念界定第9-10页
    1.3 研究目的第10页
    1.4 研究方法第10页
    1.5 论文架构第10-12页
第2章 主要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综述第12-22页
    2.1 非正式学习第12-18页
        2.1.1 非正式学习的含义第12-14页
        2.1.2 非正式学习的基本特征第14-18页
        2.1.3 网络非正式学习及其特点第18页
    2.2 SECI模型第18-22页
        2.2.1 知识管理第18-20页
        2.2.2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转化——SECI模型第20-22页
第3章 基于SECI模型的非正式学习第22-39页
    3.1 SECI模型与非正式学习的联系第22-23页
    3.2 转化的过程及知识螺旋对于非正式学习的作用第23-26页
        3.2.1. 转化过程对于非正式学习的作用第23-25页
        3.2.2 知识螺旋对于非正式学习的意义第25-26页
    3.3 “场”理论对于非正式学习的意义第26-28页
        3.3.1 在原始场中发现学习同伴第27页
        3.3.2 对话场中的思想交流与碰撞第27页
        3.3.3 系统场中的知识汇聚第27-28页
        3.3.4 练习场中知识的习得与内化第28页
    3.4 转化条件支持非正式学习中的知识积累与创新第28-33页
        3.4.1 意图第30页
        3.4.2 自主管理第30-31页
        3.4.3 波动与创造性混沌第31-32页
        3.4.4 冗余第32-33页
        3.4.5 必要多样性法则第33页
    3.5 基于SECI模型的非正式学习过程分析第33-39页
        3.5.1 分享隐性知识第35-36页
        3.5.2 创造概念第36-37页
        3.5.3 验证概念第37页
        3.5.4 形成新知识第37-38页
        3.5.5 内化新知识第38-39页
第4章 基于SECI模型的网络非正式学习模式建构第39-51页
    4.1 学习模式及其构成要素第39-40页
    4.2 常见的网络非正式学习形式第40-41页
    4.3 建模的原则第41-42页
        4.3.1 一般建模的原则第41页
        4.3.2 基于SECI模型建立网络非正式学习模式所应注意的问题第41-42页
    4.4 模式的建构及分析说明第42-49页
        4.4.1 学习支持服务第43-44页
        4.4.2 网络非正式学习场第44-45页
        4.4.3 网络非正式学习的螺旋第45-46页
        4.4.4 关于学习者第46-48页
        4.4.5 关于学习目标第48-49页
        4.4.6 关于学习结果的评价第49页
    4.5 模式的应用策略第49-51页
第5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第51-53页
    5.1 研究的主要工作第51页
    5.2 研究的不足第51-52页
    5.3 后续工作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宜春市公安局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下一篇: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日常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