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乡镇中学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道德推脱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以芒市江东中学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6页
    第一节 问题提出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目的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1-22页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第11-14页
        二、道德推脱的研究第14-17页
        三、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第17-20页
        四、家庭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第20-22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22-26页
        一、研究内容第22页
        二、研究假设第22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第22页
        四、研究工具第22-24页
        五、研究对象第24-25页
        六、施测第25页
        七、数据处理第25-26页
第二章 研究结果第26-45页
    第一节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状况分析第26-29页
        一、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26页
        二、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居住地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26-27页
        三、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独生子女与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27-28页
        四、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民族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28-29页
    第二节 初中生道德推脱状况分析第29-34页
        一、初中生道德推脱水平描述统计分析第29页
        二、初中生道德推脱水平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第29-34页
    第三节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状况分析第34-38页
        一、初中生亲社会行为描述统计分析第34页
        二、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第34-38页
    第四节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第38-42页
        一、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和道德推脱的相关关系研究第38-39页
        二、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和道德推脱的相关关系研究第39-41页
        三、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和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研究第41-42页
    第五节 道德推脱在家庭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第42-45页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第45-57页
    第一节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第45-47页
        一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第45页
        二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民族上的差异分析第45-46页
        三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居住地上的差异分析第46页
        四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在独生子女与否上的差异分析第46-47页
    第二节 初中生道德推脱的现状分析第47-50页
        一 初中生道德推脱的总体水平第47页
        二 初中生道德推脱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第47-50页
    第三节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现状分析第50-51页
        一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总体水平第50页
        二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人口学变量分析第50-51页
    第四节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道德推脱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分析第51-55页
        一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道德推脱的关系分析第51-52页
        二 初中生道德推脱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分析第52-53页
        三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分析第53-55页
        四 初中生道德推脱在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第55页
    第五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55-57页
        一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55-56页
        二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6-57页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第57-62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57-59页
    第二节 研究建议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附录第68-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视障儿童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宣威地区小学音乐民族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