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一、巴洛克时期声乐及声乐作品发展概述 | 第10-15页 |
| (一) 意大利歌唱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 (二) 巴洛克时期古典声乐作品的体裁及特点 | 第11-15页 |
| 1、歌剧的形成及其特点 | 第11-12页 |
| 2、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形成与发展 | 第12-13页 |
| 3、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等体裁的形成与发展 | 第13-15页 |
| 二、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 | 第15-26页 |
| (一) 灵活的节奏、节拍模式 | 第15-17页 |
| (二) 音乐的人文性 | 第17-18页 |
| (三) 主音音乐特点 | 第18-19页 |
| (四) 移情写法 | 第19-21页 |
| (五) 题材广泛 | 第21-22页 |
| 1、神话故事 | 第21-22页 |
| 2、宗教题材 | 第22页 |
| 3、世俗生活 | 第22页 |
| (六) 古老风格(严谨风格)和现代风格(装饰风格)并用 | 第22-26页 |
| 三、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演唱特点 | 第26-42页 |
| (一) 巴洛克早期声乐作品的演唱特点 | 第26-32页 |
| 1、模仿说话音调 | 第26-28页 |
| 2、演唱节奏自由 | 第28-29页 |
| 3、强烈的戏剧性 | 第29-30页 |
| 4、声音的连贯性 | 第30-32页 |
| (二) 巴洛克中期声乐作品的演唱特点 | 第32-36页 |
| 1、演唱节奏和速度稳定 | 第32-33页 |
| 2、气息的律动感和流动性 | 第33-35页 |
| 3、吐字轻巧 | 第35页 |
| 4、演唱的抒情性 | 第35-36页 |
| (三) 巴洛克晚期声乐作品的演唱特点 | 第36-42页 |
| 1、炫技性演唱 | 第36-38页 |
| 2、即兴发挥的装饰性演唱 | 第38-40页 |
| 3、声区统一 | 第40-42页 |
| 四、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 第42-44页 |
| (一) 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 第42页 |
| (二) 提高音乐修养 | 第42-43页 |
| (三) 提高演唱者和伴奏之间的协作能力 | 第43页 |
| (四) 提高演唱能力与技巧 | 第43-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