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的货柜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概论 | 第11-12页 |
1.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1 国外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悬置系统隔振效率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货柜车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1.3.1 货柜车发展分类 | 第14-15页 |
1.3.2 车架结构类型 | 第15-17页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等效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19-35页 |
2.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分类 | 第19-22页 |
2.1.1 按悬置点数量分类 | 第19-20页 |
2.1.2 按悬置系统布置样式分类 | 第20-21页 |
2.1.3 按悬置元件分类 | 第21-22页 |
2.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基本参数 | 第22-26页 |
2.2.1 发动机动力总成动力学参数 | 第22-24页 |
2.2.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基本参数 | 第24-26页 |
2.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惯性参数分析 | 第26-27页 |
2.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等效简化模型 | 第27-34页 |
2.4.1 悬置元件等效简化模型 | 第27-28页 |
2.4.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等效简化模型 | 第28-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以车身为弹性基础的整车建模与模态分析 | 第35-47页 |
3.1 模态分析理论介绍 | 第35-36页 |
3.2 货柜车车架等效模型建立与模态分析 | 第36-41页 |
3.2.1 货柜车车架建模 | 第36-39页 |
3.2.2 货柜车车架模态分析 | 第39-41页 |
3.3 货柜车组合等效模型建立与模态分析 | 第41-46页 |
3.3.1 悬置系统弹性基础理论分析 | 第41页 |
3.3.2 货柜车组合等效建模与模态分析 | 第41-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货柜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理论与激振分析 | 第47-64页 |
4.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理论 | 第47-50页 |
4.1.1 布置理论解耦法 | 第47页 |
4.1.2 扭矩轴解耦法 | 第47-48页 |
4.1.3 能量解耦法 | 第48-50页 |
4.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传递理论介绍 | 第50-54页 |
4.3 货柜车发动机单缸受力分析 | 第54-58页 |
4.3.1 等效简化模型及运动分析 | 第54-55页 |
4.3.2 发动机单缸的气体压力 | 第55-56页 |
4.3.3 活塞往复惯性力 | 第56-57页 |
4.3.4 曲柄旋转惯性力 | 第57页 |
4.3.5 绕曲轴转动的反作用力矩 | 第57-58页 |
4.4 货柜车发动机多缸受力分析 | 第58-60页 |
4.4.1 旋转惯性力合力 | 第59页 |
4.4.2 旋转惯性合力矩 | 第59页 |
4.4.3 一阶往复惯性力合力 | 第59-60页 |
4.4.4 二阶往复惯性力合力 | 第60页 |
4.4.5 往复惯性力合力矩 | 第60页 |
4.5 激励计算 | 第60-63页 |
4.6 发动机激励频率分析 | 第6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货柜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率分析与优化 | 第64-83页 |
5.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率优化设计 | 第64-65页 |
5.1.1 设计变量 | 第64页 |
5.1.2 目标函数 | 第64页 |
5.1.3 约束条件 | 第64-65页 |
5.1.4 隔振率优化数学模型 | 第65页 |
5.2 优化前初始数据 | 第65-73页 |
5.2.1 函数载荷 | 第66-67页 |
5.2.2 瞬态动力学分析与隔振响应参数 | 第67-73页 |
5.3 优化后数据及分析 | 第73-82页 |
5.3.1 ANSYS优化操作流程 | 第73-75页 |
5.3.2 优化数据及分析 | 第75-8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6页 |
6.1 工作内容总结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