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1.4 研究路径和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路径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1.5.1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2 跨国公司风险管控及内部审计基本理论 | 第18-27页 |
2.1 跨国公司风险管控的相关基本理论 | 第18-21页 |
2.1.1 跨国公司的界定 | 第18页 |
2.1.2 跨国公司风险管控中面临风险的类型及诱因概述 | 第18-20页 |
2.1.3 跨国公司与普通公司风险管控的区别 | 第20-21页 |
2.2 内部审计的相关基本理论 | 第21-27页 |
2.2.1 国外内部审计发展概况 | 第21-24页 |
2.2.2 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2.2.3 我国跨国公司内部审计的特点 | 第25-27页 |
3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控在NC跨国公司运作的必要性与充分性分析 | 第27-35页 |
3.1 NC公司简介 | 第27-29页 |
3.2 NC公司面临主要风险的具体分析 | 第29-33页 |
3.2.1 政治风险 | 第29页 |
3.2.2 外汇风险 | 第29-30页 |
3.2.3 金融负债流动风险 | 第30-32页 |
3.2.4 经营风险 | 第32页 |
3.2.5 社会文化风险 | 第32页 |
3.2.6 产品技术风险 | 第32-33页 |
3.3 NC公司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控运作的必要性 | 第33页 |
3.4 NC公司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控运作的充分性 | 第33-35页 |
4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控在NC跨国公司中的运作 | 第35-42页 |
4.1 内部审计部门与风控部门在风险管控过程中的职责区别 | 第35页 |
4.2 内部审计参与NC公司风险管控运作中的主要职责 | 第35-36页 |
4.2.1 鉴证与评价 | 第35-36页 |
4.2.2 提供意见、建议与咨询 | 第36页 |
4.2.3 监督与协调 | 第36页 |
4.3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控在NC跨国公司中的运作内容 | 第36-42页 |
4.3.1 参与风险管控制度构建 | 第36-38页 |
4.3.2 参与风险识别、评估与层次认定科学性评价 | 第38-39页 |
4.3.3 参与风险应对与风险控制 | 第39-41页 |
4.3.4 参与风险沟通机制有效性的评价 | 第41页 |
4.3.5 在风险管控部门实施风险监控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监督 | 第41-42页 |
5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控在NC跨国公司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5.1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控职责的界定仍不够准确明细 | 第42页 |
5.2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 第42-43页 |
5.3 NC公司相关风险信息仍未能实现及时传递与反馈 | 第43页 |
5.4 NC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方面的问题仍需进一步加强 | 第43-44页 |
5.5 信息系统数据化不断发展带来的安全隐患 | 第44-45页 |
6 关于跨国公司内部审计在参与风险管控方面的建议 | 第45-50页 |
6.1 明确内部审计参与跨国公司风控管理的职责与目标 | 第45页 |
6.2 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与风险审计职业素养 | 第45-47页 |
6.3 提高内部审计参与风控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效率 | 第47页 |
6.4 构建多维度的监督体系,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 | 第47-48页 |
6.5 健全风险管控的信息化系统平台 | 第48-49页 |
6.6 加强内部审计与境外子公司相关部门的配合互助 | 第49-50页 |
7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