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1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4 主要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20页 |
1.4.1 主要创新点 | 第17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7-20页 |
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1 国有资本与国有资产 | 第20页 |
2.1.2 国有资本收益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 第20-21页 |
2.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其他预算的关系 | 第21-23页 |
2.2.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关系 | 第21-22页 |
2.2.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关系 | 第22-23页 |
2.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3.1 产权理论 | 第23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2.3.3 预算管理理论 | 第24-26页 |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历史沿革及实施成效 | 第26-32页 |
3.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历史沿革 | 第26-28页 |
3.1.1 1993 年以前:国有资本收益纳入公共预算管理的阶段 | 第26-27页 |
3.1.2 1993-2007 年:从“无预算管理”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 | 第27页 |
3.1.3 2007 年至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面实施 | 第27-28页 |
3.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施成效 | 第28-32页 |
3.2.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逐渐完善 | 第29页 |
3.2.2 保障了政府的出资人权益 | 第29-30页 |
3.2.3 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 第30-32页 |
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32-44页 |
4.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管理现状 | 第32-39页 |
4.1.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和审批 | 第32-33页 |
4.1.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管理 | 第33-35页 |
4.1.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 | 第35-36页 |
4.1.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监督与绩效评价 | 第36-37页 |
4.1.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面临新的改革形势 | 第37-39页 |
4.2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9-44页 |
4.2.1 预算的编制体系有待完善 | 第39-40页 |
4.2.2 预算的收入收缴有待加强 | 第40-41页 |
4.2.3 预算的支出方向有待进一步优化 | 第41-42页 |
4.2.4 预算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健全 | 第42-44页 |
5 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的国际对比与经验借鉴 | 第44-48页 |
5.1 新加坡的经验 | 第44-45页 |
5.2 英国的经验 | 第45页 |
5.3 法国的经验 | 第45-46页 |
5.4 日本的经验 | 第46页 |
5.5 对我国的启示 | 第46-48页 |
6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8-58页 |
6.1 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 第48-49页 |
6.2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管理 | 第49-51页 |
6.2.1 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管的四级预算编制体系 | 第49-50页 |
6.2.2 强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预算编制中的主体作用 | 第50-51页 |
6.3 加强对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工作 | 第51-52页 |
6.3.1 实现预算实施范围全覆盖 | 第51页 |
6.3.2 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缴比例 | 第51-52页 |
6.3.3 完善预算收入结构 | 第52页 |
6.4 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 第52-54页 |
6.4.1 优化支出方式,减少费用性支出 | 第52-53页 |
6.4.2 调整支出方向,更多地用于民生 | 第53页 |
6.4.3 开放支出渠道,投向非国有企业 | 第53-54页 |
6.5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54-58页 |
6.5.1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 第54-55页 |
6.5.2 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55-58页 |
7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