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与本论题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第一章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面临的困境 | 第15-23页 |
第一节 鲁迅的崇高地位与师生感受之间的落差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鲁迅的特殊经历和作品的丰富性与师生感受有巨大落差 | 第16-17页 |
第三节 鲁迅作品的文化意蕴与政治话语式阐释存在错位 | 第17-18页 |
第四节 娱乐消费时代氛围与鲁迅作品中崇高焦虑难以融合 | 第18-19页 |
第五节 教学目标确定不合理与学生人生经历累积不足的矛盾 | 第19-23页 |
第二章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 | 第23-29页 |
第一节 语文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一、教师知识储备欠缺 | 第23-24页 |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 第24页 |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合理 | 第24-26页 |
一、鲁迅作品的教学目标设置混乱,过度重视考试内容 | 第24-25页 |
二、鲁迅作品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和偏颇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对于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挖掘不够 | 第26-29页 |
一、对鲁迅作品与他所处时代关系紧密关注不够 | 第26-27页 |
二、忽略对鲁迅作品的当今意义挖掘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突破鲁迅作品教学困境的策略 | 第29-45页 |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师应加强鲁迅及其作品相关知识储备 | 第29-34页 |
一、中学语文教师要了解鲁迅的独特人生经历 | 第29页 |
二、中学语文教师要了解鲁迅的思想与时代关系 | 第29-31页 |
三、中学语文教师要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的知识 | 第31-32页 |
四、中学语文教师要关注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 | 第32-34页 |
第二节 语文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对鲁迅的学习兴趣 | 第34-36页 |
一、还原真实的鲁迅,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 | 第34-35页 |
二、寻找鲁迅与学生的生命切合点,构建精神通道 | 第35-36页 |
第三节 语文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 第36-40页 |
一、从表现形式和人文内涵两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 第36-39页 |
二、根据不同的文体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 第39-40页 |
第四节 中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灵活性 | 第40-45页 |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40页 |
二、抛锚式的课堂教学 | 第40-42页 |
三、中学语文教学要和现代教学技术紧密结合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