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3.1 国内关于普通话的研究 | 第10-12页 |
1.3.2 新疆各民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 第12-14页 |
1.3.3 阿克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研究 | 第14-18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2 调查情况总体概述 | 第19-25页 |
2.1 调查对象 | 第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2.3 抽样设计 | 第19-21页 |
2.3.1 抽样方案 | 第19页 |
2.3.2 抽样步骤 | 第19-20页 |
2.3.3 抽样结果 | 第20-21页 |
2.4 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 第21-22页 |
2.5 样本分布 | 第22-25页 |
2.5.1 样本总体分布情况 | 第22-23页 |
2.5.2 样本分布说明 | 第23-25页 |
3 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数据分析 | 第25-59页 |
3.1 语言能力 | 第26-36页 |
3.1.1 母语能力 | 第26页 |
3.1.2 交际语言能力 | 第26-27页 |
3.1.3 普通话能力 | 第27-28页 |
3.1.4 普通话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6页 |
3.2 普通话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分析 | 第36-40页 |
3.2.1 普通话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状况 | 第36-37页 |
3.2.2 普通话在不同场合使用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3.3 普通话的学习情况 | 第40-44页 |
3.3.1 普通话学习的途径 | 第40-41页 |
3.3.2 普通话学习的困难 | 第41-42页 |
3.3.3 普通话学习的动因 | 第42-43页 |
3.3.4 普通话学习的期望 | 第43-44页 |
3.4 语言态度情况 | 第44-49页 |
3.4.1 本地中小学教学语言的选择 | 第44-46页 |
3.4.2 普通话在交往中的作用评价 | 第46-47页 |
3.4.3 普通话的认同评价 | 第47-49页 |
3.5 汉语拼音及规范汉字的使用情况 | 第49-59页 |
3.5.1 汉语拼音能力的分析 | 第49-52页 |
3.5.2 规范汉字的识读及使用水平分析 | 第52-59页 |
4 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的结果、问题与对策 | 第59-77页 |
4.1 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的结果 | 第59-64页 |
4.1.1 语言能力 | 第59-60页 |
4.1.2 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 | 第60-61页 |
4.1.3 语言学习 | 第61-63页 |
4.1.4 语言态度 | 第63-64页 |
4.1.5 汉语拼音及规范汉字的能力 | 第64页 |
4.2 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中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 第64-71页 |
4.2.1 城乡差异严重制约农村普通话的推广 | 第65-66页 |
4.2.2 社会环境制约普通话的推广 | 第66-68页 |
4.2.3 教育的基础作用发挥不充分制约普通话的推广 | 第68-70页 |
4.2.4 部分维吾尔人对国家政策存在认识问题 | 第70-71页 |
4.3 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对策 | 第71-77页 |
4.3.1 积极构建城乡推普的语言环境,重点提升农村地区和城镇聚居区民众的普通话水平 | 第71-73页 |
4.3.2 积极建立常规宣传途径,构建有利于推普的居住环境 | 第73-74页 |
4.3.3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做好区内双语教学工作 | 第74-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附录 | 第79-86页 |
附录一 | 第79-84页 |
附录二 | 第84-85页 |
附录三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91页 |
后记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