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1.1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1.2 研究背景 | 第13-20页 |
| 1.2.1 语音意识的定义 | 第13-16页 |
| 1.2.2 语音意识的测量 | 第16-17页 |
| 1.2.3 关于语音意识的研究 | 第17-20页 |
| 1.2.4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意识发展研究及前景展望 | 第20页 |
| 1.3 实验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 1.4 文章逻辑结构与框架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听觉呈现测试 | 第23-37页 |
| 2.1 实验操作 | 第24-27页 |
| 2.1.1 被试选取 | 第24页 |
| 2.1.2 实验项目 | 第24-25页 |
| 2.1.3 记分方式 | 第25页 |
| 2.1.4 实验步骤 | 第25-27页 |
| 2.2 结果分析 | 第27-32页 |
| 2.2.1 全体被试语音意识总体发展分析 | 第27-29页 |
| 2.2.2 有语音辅导和无语音辅导的留学生语音意识发展单独分析 | 第29-30页 |
| 2.2.3 汉语声调各调型意识内部发展分析 | 第30-32页 |
| 2.3 讨论 | 第32-37页 |
| 2.3.1 全体被试语音意识总体发展分析讨论 | 第32-34页 |
| 2.3.2 有语音辅导与无语音辅导的留学生语音意识发展单独讨论 | 第34-35页 |
| 2.3.3 汉语声调各调型意识内部发展讨论 | 第35-36页 |
| 2.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视觉呈现测试 | 第37-49页 |
| 3.1 实验操作 | 第37-40页 |
| 3.1.1 被试选取 | 第37-38页 |
| 3.1.2 实验项目 | 第38-39页 |
| 3.1.3 记分方式 | 第39页 |
| 3.1.4 实验步骤 | 第39-40页 |
| 3.2 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 3.2.1 全体被试语音意识总体发展分析 | 第40-42页 |
| 3.2.2 有语音辅导和无语音辅导的留学生语音意识发展单独分析 | 第42-43页 |
| 3.2.3 汉语声调各调型意识内部发展分析 | 第43-45页 |
| 3.3 讨论 | 第45-49页 |
| 3.3.1 全体被试语音意识总体发展分析讨论 | 第45-46页 |
| 3.3.2 有语音辅导与无语音辅导的留学生语音意识发展单独讨论 | 第46-47页 |
| 3.3.3 汉语声调各调型意识内部发展讨论 | 第47页 |
| 3.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综合探讨与结论 | 第49-54页 |
| 4.1 实验一与实验二总结 | 第49-50页 |
| 4.2 本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 第50-51页 |
| 4.3 本研究有待提升之处 | 第51-52页 |
| 4.4 结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附录 | 第5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