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线路交通安全设施论文

基于电子车牌区段数据的干道协调控制和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来源第9页
    1.2 研究背景第9-10页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编排第14-15页
    1.6 本文创新点第15页
    1.7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2章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理论第16-28页
    2.1 交通信号控制基本概念第16-17页
    2.2 车辆延误模型第17-21页
        2.2.1 韦伯斯特延误模型第18-19页
        2.2.2 综合延误模型第19-20页
        2.2.3 网络延误模型第20-21页
    2.3 感应控制第21-27页
        2.3.1 感应控制基本原理第22-24页
        2.3.2 感应控制主要形式第24-26页
        2.3.3 感应控制配时参数的设定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干道协调控制的基本原理第28-38页
    3.1 干道协调控制的基本条件第28-30页
    3.2 干道协调控制的基本参数第30-31页
        3.2.1 周期第30页
        3.2.2 绿信比第30-31页
        3.2.3 相位差第31页
    3.3 基于延误最小的相位差模型第31-36页
        3.3.1 相位差的优化方法第31-32页
        3.3.2 干道协调控制延误最小模型建立第32-36页
    3.4 干道协调控制的评价指标第36-37页
        3.4.1 延误第36页
        3.4.2 排队长度第36页
        3.4.3 停车次数第36页
        3.4.4 通行能力第36-37页
        3.4.5 服务水平第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基于RFID的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第38-44页
    4.1 RFID技术的基本概论第38-39页
    4.2 RFID车辆检测技术的优势第39-40页
    4.3 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的结构设计第40-41页
    4.4 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的控制原理第41-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基于RFID的感应式干道协调控制系统的仿真实现第44-51页
    5.1 VISSIM仿真软件的介绍第44页
    5.2 基于RFID的感应式协调控制系统的仿真设计第44-47页
        5.2.1 仿真设计假设第44-45页
        5.2.2 仿真设计过程第45-47页
    5.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5.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6章 结论第51-53页
    6.1 论文总结第51页
    6.2 论文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企业员工的职业高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基于职业转换成本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异质多智能体系统输出二分一致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