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斯特拉文斯基与舞剧《彼得鲁什卡》 | 第8-19页 |
一、作曲家生平及创作分期简述 | 第8-11页 |
1、生平 | 第8-9页 |
2、创作分期 | 第9-11页 |
(1) 俄罗斯风格时期 | 第9页 |
(2) 新古典主义时期 | 第9-10页 |
(3) 序列主义时期 | 第10-11页 |
二、舞剧《彼得鲁什卡》创作背景及创作特点 | 第11-19页 |
1、创作背景 | 第11页 |
2、创作特点 | 第11-19页 |
(1) 和声思维特点 | 第12-15页 |
(2) 旋律写作特点 | 第15-16页 |
(3) 节奏与节拍特点 | 第16-17页 |
(4) 曲式结构特点 | 第17-18页 |
(5) "音响角色化"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舞剧《彼得鲁什卡》的织体音色结构 | 第19-92页 |
一、乐队编制及音响资源特点 | 第19-28页 |
1、乐队编制 | 第19-21页 |
2、音响资源的运用特点 | 第21-28页 |
(1) 常规乐器的色彩性表现手法 | 第21-26页 |
(2) 装饰性色彩乐器的使用 | 第26-28页 |
二、纵向结构中织体的音色处理及色彩强化运用 | 第28-59页 |
1、纵向结构织体中的音色处理 | 第28-47页 |
(1) 同质性结构织体的音色处理 | 第28-35页 |
(2) 异质性结构织体的音色处理 | 第35-47页 |
2、纵向结构中织体的色彩强化运用 | 第47-59页 |
(1) 强调性因素的运用 | 第47-55页 |
(2) 持续性因素的运用 | 第55-56页 |
(3) 多声部织体结构中的非常规排列 | 第56-57页 |
(4) 多声部织体结构中的个性化、块面式聚合与多元化 | 第57-59页 |
三、横向结构中音色-音响的展衍方式 | 第59-80页 |
1、音色的对比 | 第59-69页 |
(1) 音色的对置性对比 | 第59-62页 |
(2) 音色的过渡性对比 | 第62-69页 |
2、音色的统一基调与"局部染色" | 第69-71页 |
3、音色的逐层叠加与削减 | 第71-80页 |
四、配器布局 | 第80-92页 |
1、"对置型"的配器布局在横向结构中的作用 | 第80-83页 |
2、"三部性结构意义"的配器布局 | 第83-85页 |
3、"剧情关联型"的配器布局 | 第85-88页 |
4、整体结构配器布局中的关系处理 | 第88-92页 |
(1) 各幕(场)之间的关系 | 第88-91页 |
(2) 全奏-高潮段落之间的关系 | 第91-92页 |
结语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