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船舶管网水力计算概述 | 第13-28页 |
2.1 管网水力计算基础 | 第13-18页 |
2.1.1 计算基本公式 | 第13-17页 |
2.1.2 阀件模型 | 第17页 |
2.1.3 水泵模型 | 第17-18页 |
2.2 图论与管网水力分析计算 | 第18-24页 |
2.2.1 船舶管网模型建立 | 第18-19页 |
2.2.2 图论基础知识 | 第19-20页 |
2.2.3 图的矩阵表示 | 第20-22页 |
2.2.4 管网水力计算基本方程组 | 第22-24页 |
2.3 船舶变化管网实时求解 | 第24-27页 |
2.3.1 管网水力计算求解条件 | 第24-25页 |
2.3.2 树状管网水力计算方法 | 第25页 |
2.3.3 环状管网水力计算方法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可视化建模平台需求分析 | 第28-36页 |
3.1 总体设计目标和平台的主要功能 | 第28-29页 |
3.1.1 总体设计目标 | 第28页 |
3.1.2 平台的主要功能 | 第28-29页 |
3.2 开发的相关软件技术 | 第29-31页 |
3.2.1 开发环境的选择 | 第29页 |
3.2.2 面向对象编程 | 第29页 |
3.2.3 WPF技术 | 第29-30页 |
3.2.4 XAML | 第30页 |
3.2.5 数据绑定 | 第30-31页 |
3.3 船舶管网可视化建模需求分析 | 第31-32页 |
3.3.1 用户界面功能需求分析 | 第31页 |
3.3.2 图形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第31-32页 |
3.3.3 管网模型的水力计算功能需求分析 | 第32页 |
3.4 相关功能的实现方案 | 第32-35页 |
3.4.1 用户界面的实现方案 | 第32-33页 |
3.4.2 图形管理的实现方案 | 第33-35页 |
3.4.3 管网模型的水力计算的实现方案 | 第35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35-36页 |
第4章 船舶管网可视化建模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36-64页 |
4.1 用户界面 | 第36-50页 |
4.1.1 菜单栏与工具栏 | 第37-39页 |
4.1.2 图形列表工具箱 | 第39-42页 |
4.1.3 消息提示窗口 | 第42-43页 |
4.1.4 属性窗口 | 第43-44页 |
4.1.5 管网模型数据窗口 | 第44页 |
4.1.6 状态栏 | 第44-47页 |
4.1.7 可视化建模区域 | 第47-50页 |
4.2 绘制船舶管网可视化模型功能的实现 | 第50-56页 |
4.2.1 设备对象 | 第50-51页 |
4.2.2 节点对象 | 第51-52页 |
4.2.3 连线对象 | 第52-54页 |
4.2.4 可视化模型的保存和加载 | 第54-55页 |
4.2.5 建立船舶管网可视化模型过程 | 第55-56页 |
4.3 仿真运算功能的实现 | 第56-63页 |
4.3.1 拓扑结构的定义方式 | 第56-60页 |
4.3.2 有向图的遍历 | 第60页 |
4.3.3 有向图关联矩阵的生成方法 | 第60-62页 |
4.3.4 管网模型的水力计算方法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大西洋"轮高温淡水系统可视化建模实例 | 第64-77页 |
5.1 实际船舶管网系统拓扑结构分析 | 第64-65页 |
5.2 绘制管网模型的可视化外观 | 第65-66页 |
5.3 设置节点属性 | 第66-72页 |
5.3.1 节点属性 | 第66-67页 |
5.3.2 设备属性 | 第67-72页 |
5.4 仿真计算 | 第72-76页 |
5.4.1 停止运行 | 第72-73页 |
5.4.2 单泵运行 | 第73-75页 |
5.4.3 双泵运行 | 第75-76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 第81-84页 |
附录A "大西洋"轮主机高温淡水冷却系统有向图 | 第81-82页 |
附录B "大西洋"轮主机高温淡水冷却系统有向图 | 第82-83页 |
附录C "大西洋"轮主机高温淡水冷却系统可视化模型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