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墓乐悬及其礼乐文化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研究现状及前人研究成果述略 | 第10-13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2 先秦出土金石乐悬及其礼乐文化意义 | 第15-23页 |
·青铜器时代——礼乐文化的基础 | 第15-17页 |
·金石礼乐重器——礼乐文化的表征 | 第17-21页 |
·用器制度 | 第18-19页 |
·摆器制度 | 第19页 |
·用音制度 | 第19-21页 |
·夏商周三代——礼乐文化的结晶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汉墓出土金石乐悬及其礼乐文化意义 | 第23-49页 |
·汉墓出土金石乐器的等级类别 | 第23-35页 |
·零星出土金石乐器 | 第24-31页 |
·王墓出土金石乐悬 | 第31-35页 |
·汉墓出土金石重器的形制特征 | 第35-36页 |
·钟类乐器形制特征 | 第35-36页 |
·磬类乐器形制特征 | 第36页 |
·汉墓出土金石重器的饰纹及铭文 | 第36-39页 |
·饰纹 | 第36-38页 |
·铭文 | 第38-39页 |
·汉墓出土金石乐悬的编制结构 | 第39-42页 |
·金石比例结构 | 第39-41页 |
·乐悬排列结构 | 第41-42页 |
·汉墓出土金石乐悬的音乐性能 | 第42-44页 |
·音乐性能 | 第42-43页 |
·实用性能 | 第43-44页 |
·汉墓出土金石乐悬的礼乐文化属性 | 第44-47页 |
·礼仪文化属性 | 第44-46页 |
·乐仪文化属性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汉墓画像金石乐悬及其礼乐文化意义 | 第49-63页 |
·汉墓画像金石乐悬的等级类别 | 第49-55页 |
·郡王、将军级别汉画墓金石乐悬 | 第49-50页 |
·中下等社会人士汉画墓金石乐悬 | 第50-55页 |
·汉墓画像金石乐悬的编制结构及演奏方式 | 第55-58页 |
·编制结构 | 第56页 |
·演奏方式 | 第56-58页 |
·汉墓画像金石乐悬的悬挂放置 | 第58页 |
·悬挂方式 | 第58页 |
·悬挂位置 | 第58页 |
·汉墓画像金石乐悬的礼乐文化属性 | 第58-62页 |
·礼仪文化属性 | 第59-61页 |
·音乐文化属性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汉代礼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概貌总论 | 第63-79页 |
·汉儒礼乐文化观念述略 | 第63-66页 |
·"礼节民心"汉初制礼作乐 | 第66-69页 |
·依秦制制礼 | 第66-67页 |
·依秦制制乐 | 第67-68页 |
·汉墓乐悬的佐证 | 第68-69页 |
·"乐和民生"汉兴创制新乐 | 第69-72页 |
·"乃立乐府"雅俗各得其所 | 第70-71页 |
·"乐府新声"全新雅乐问世 | 第71-72页 |
·"礼异乐同"雅俗交融互惠 | 第72-75页 |
·以俗入雅翻新枝 | 第72-74页 |
·以雅如俗谱新篇 | 第74-75页 |
·"乐由中出"二元发展格局 | 第75-79页 |
·宫廷礼乐文化 | 第76-77页 |
·社会礼乐文化 | 第77-79页 |
6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图表目录索引 | 第84-85页 |
作者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