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套曲《暗无天日》和声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2页 |
| ·选题缘由 | 第9页 |
| ·研究现状及前人研究成果略述 | 第9-10页 |
|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暗无天日》创作背景 | 第10-12页 |
| ·穆索尔斯基声乐作品创作概述 | 第10-11页 |
| ·声乐套曲《暗无天日》作品简介 | 第11-12页 |
| 2 《暗无天日》调式分析 | 第12-41页 |
| ·同主音混合调式 | 第12-19页 |
| ·《四壁之间》调式分析 | 第12-16页 |
| ·《相思》调式分析 | 第16-19页 |
| ·不同主音混合调式 | 第19-41页 |
| ·《狂欢的节日已经结束》调式分析 | 第19-24页 |
| ·《悲歌》调式分析 | 第24-30页 |
| ·《河上》调式分析 | 第30-37页 |
| ·《你在人群中没发现我》调式分析 | 第37-41页 |
| 3 《暗无天日》和声分析 | 第41-56页 |
| ·和声材料 | 第41-50页 |
| ·变和弦的运用 | 第41-49页 |
| ·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变音和弦 | 第41-44页 |
| ·变和弦 | 第44-47页 |
| ·复合和弦或复合和声 | 第47-49页 |
| ·非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 | 第49页 |
| ·不完全和弦的应用 | 第49-50页 |
| ·和声进行 | 第50-56页 |
| ·功能性进行及变体 | 第50-53页 |
| ·调式化的和声进行 | 第53-54页 |
| ·二度、三度音程关系的根音(或低音)进行 | 第54-56页 |
| 4 《暗无天日》艺术价值 | 第56-71页 |
| ·对传统和声的继承与创新 | 第56-69页 |
| ·对传统和声的继承 | 第56-60页 |
| ·对传统和声的创新 | 第60-69页 |
| ·对后世的影响 | 第69-71页 |
| 5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