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5页 |
·地铁发展现状简介 | 第12-13页 |
·国内外车厢温度及舒适度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5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上海地铁空调调控方法及舒适度现状研究 | 第16-25页 |
·车厢空调调控方法现状分析 | 第16-19页 |
·地铁车厢空调系统的组成 | 第16-18页 |
·控制方式概述 | 第18-19页 |
·舒适性现状研究 | 第19-24页 |
·车厢载客量 | 第19-20页 |
·人体舒适性 | 第20页 |
·当前投诉的分析 | 第20-24页 |
·降低投诉率的方法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客室空调温湿度实时监测系统 | 第25-43页 |
·系统模型 | 第25-26页 |
·硬件结构 | 第26-29页 |
·测点低功耗分析 | 第26-28页 |
·系统硬件结构功能分析 | 第28-29页 |
·系统结构安装及工作原理分析 | 第29-37页 |
·安装前测试 | 第30-33页 |
·硬件部署 | 第33-35页 |
·硬件工装及现场安装图 | 第35-37页 |
·温湿度监测信息管理软件系统 | 第37-40页 |
·软件系统功能结构 | 第37-38页 |
·软件系统界面 | 第38-40页 |
·数据格式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大数据分析 | 第43-55页 |
·SPSS软件简介 | 第43页 |
·不同时段数据分析 | 第43-45页 |
·不同车厢、位置测点温度分析 | 第45-47页 |
·单测点温度分析 | 第47-48页 |
·投诉高峰月份温度数据分析 | 第48-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模拟仿真研究 | 第55-66页 |
·地铁列车车厢数值分析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 第55-56页 |
·简化列车车厢几何模型 | 第55页 |
·建立列车车厢几何模型 | 第55-56页 |
·建立列车车厢数学模型 | 第56-57页 |
·物理假设 | 第56页 |
·控制方程 | 第56-57页 |
·列车车厢网格划分 | 第57-58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8-65页 |
·边界条件及监测点研究 | 第58-59页 |
·空调正常情况下仿真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空调异常情况下仿真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不同室外温度情况下仿真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本节小结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控制方法研究 | 第66-72页 |
·监控系统控制方法分析 | 第66-69页 |
·空调风道系统控制方法分析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舒适性研究 | 第72-80页 |
·舒适度影响因素 | 第72-73页 |
·舒适性标准及发展状况研究 | 第73-74页 |
·室内热环境舒适性研究 | 第74-76页 |
·Sperling平稳性指标分析 | 第76-78页 |
·新舒适性标准的提出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