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2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22-25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5-32页 |
第一节 数字鸿沟概念界定 | 第25-28页 |
一、 数字鸿沟提出 | 第25-26页 |
二、 数字鸿沟概念界定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第28-32页 |
一、 教育公平思想 | 第28-30页 |
二、 传播理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城乡初中数字鸿沟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2-54页 |
第一节 调查实施过程概述 | 第32-34页 |
一、 调查问卷和访谈卷内容结构 | 第32-33页 |
二、 问卷和访谈对象 | 第33页 |
三、 调查问卷和访谈卷的实施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城乡初中数字鸿沟具体表现 | 第34-47页 |
一、 城乡学校总体概况 | 第34-37页 |
二、 城乡教师总体概况 | 第37-40页 |
三、 城乡学生总体概况 | 第40-47页 |
第三节 城乡初中数字鸿沟相关因素分析 | 第47-49页 |
一、 地区与经济收入相关分析 | 第47-48页 |
二、 经济收入与信息化设备相关分析 | 第48页 |
三、 父母学历与帮助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相关分析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城乡初中数字鸿沟原因分析 | 第49-54页 |
一、 经济因素 | 第50-51页 |
二、 观念因素 | 第51页 |
三、 基础设施因素 | 第51-52页 |
四、 教育因素 | 第52-53页 |
五、 信息技术传播和发展的特殊因素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城乡初中数字鸿沟弥合对策 | 第54-63页 |
第一节 跨越经济鸿沟 | 第54-56页 |
一、 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美好校园 | 第54-55页 |
二、 提高全体农民收入,建设美好农村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扭转传统观念,提高信息化意识 | 第56-57页 |
一、 增强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责任感 | 第56-57页 |
二、 政府积极引导,大力宣传使信息化深入人心 | 第57页 |
第三节 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共享信息化资源 | 第57-59页 |
一、 完善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强化农村学校软件资源 | 第58页 |
二、 完善农村居民信息化设施 | 第58-59页 |
第四节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共享教育成果 | 第59-60页 |
一、 均衡教育师资,提高农村教学质量 | 第59-60页 |
二、 对农民进行信息化培训,提高农民信息素养 | 第60页 |
第五节 弥合城乡初中数字鸿沟案例 | 第60-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注释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80页 |
附录一 | 第70-72页 |
附录二 | 第72-75页 |
附录三 | 第75-78页 |
附录四 | 第78-79页 |
附录五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