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中职教师激励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第10-11页 |
| ·有利于教师建立正确的行为动机 | 第10-11页 |
| ·有利于教师建立对自身行为的评价标准 | 第11页 |
| ·有利于挖掘教师的潜力和提高工作绩效 | 第11页 |
| ·有利于学校吸引和聚集优秀教师 | 第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 2 基本概念的界定及激励理论和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 ·中等职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概念 | 第14-16页 |
| ·中等职业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概念 | 第14-15页 |
| ·激励机制的概念 | 第15-16页 |
| ·国内外激励理论研究及特点 | 第16-17页 |
| ·国外激励理论 | 第17页 |
| ·国内激励理论 | 第17页 |
| ·国内、外中等职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 | 第17-20页 |
| ·国外中等职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实施情况 | 第17-19页 |
| ·国内中等职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 第19-20页 |
| 3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 第20-34页 |
| ·重庆市中职学校激励机制现状 | 第20-21页 |
| ·实证研究——以重庆女职中为例 | 第21-34页 |
|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21-22页 |
|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22-34页 |
| 4 重庆市中职学校教师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需要改进 | 第34页 |
| ·没有明确教师的主导需要 | 第34-35页 |
| ·教师的物质需要和发展需要没有得到均衡发展 | 第35页 |
| ·重庆中职学校教师发展的外部激励因素不完善 | 第35页 |
| ·不同阶段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地调动 | 第35-38页 |
| 5 重庆市中职学校教师激励机制优化对策 | 第38-50页 |
| ·优化重庆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结构 | 第38-40页 |
| ·优化教师配制比例,增大兼职教师比例 | 第38页 |
| ·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培养 | 第38-39页 |
| ·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 第39页 |
| ·成立专业建设与发展指导委员会 | 第39-40页 |
| ·加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效结合 | 第40-41页 |
| ·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教师的真实需要 | 第40页 |
| ·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第40-41页 |
| ·创设公平竞争的机会 | 第41-42页 |
| ·建立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 | 第41页 |
| ·加强制度建设,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 第41页 |
| ·在激励机制中公平的环境至关重要 | 第41-42页 |
| ·强化环境激励 | 第42-43页 |
| ·为教师创造自主、适宜的工作环境 | 第42页 |
| ·为教师营造民主友好的沟通坏境 | 第42-43页 |
| ·为教师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 第43页 |
| ·为教师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 第43页 |
| ·构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 | 第43页 |
| ·促进不同阶段教师的自我发展 | 第43-50页 |
| ·对青年教师的激励措施——基础性培养,采用鼓励、展示个性策略 | 第43-45页 |
| ·对发展期教师的激励措施——发展性培养,采用压担子、发挥作用策略 | 第45页 |
| ·对成熟期教师的激励措施——示范性培养,采用激发内驱力策略 | 第45-46页 |
| ·对回归期教师的激励措施——发挥参谋咨询作用 | 第46-50页 |
| 结束语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录一 重庆女职中教师需要状况与激励因素问卷调查 | 第56-58页 |
| 附录二 重庆女职中教师激励机制访谈提纲 | 第58-6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