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壹 绪论 | 第8-14页 |
| ·关于《老乞大》 | 第8-9页 |
| ·老乞大的语言背景 | 第9-10页 |
| ·学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本文的目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材料 | 第12-14页 |
| 贰 指代词 | 第14-56页 |
| ·人称代词 | 第14-26页 |
| ·指示代词 | 第26-39页 |
| ·疑问代词 | 第39-55页 |
| ·本章总结 | 第55-56页 |
| 叁 数词和量词 | 第56-78页 |
| ·数词 | 第56-63页 |
| ·量词 | 第63-75页 |
| ·量词小结 | 第75-78页 |
| 肆 副词 | 第78-116页 |
| ·范围副词 | 第78-84页 |
| ·程度副词 | 第84-88页 |
| ·时间副词 | 第88-93页 |
| ·累加副词 | 第93-95页 |
| ·关联副词 | 第95-97页 |
| ·语气副词 | 第97-103页 |
| ·否定副词 | 第103-106页 |
| ·方式/情状副词 | 第106-111页 |
| ·本章总结 | 第111-116页 |
| 伍 介词 | 第116-130页 |
| ·前置词系统 | 第116-127页 |
| ·后置词系统 | 第127-129页 |
| ·本章总结 | 第129-130页 |
| 陆 连词 | 第130-144页 |
| ·联合关系连词 | 第130-133页 |
| ·主从关系连词 | 第133-139页 |
| ·后置连词 | 第139-142页 |
| ·本章总结 | 第142-144页 |
| 柒 助词 | 第144-161页 |
| ·动态助词 | 第144-149页 |
| ·事态助词 | 第149-151页 |
| ·结构助词 | 第151-156页 |
| ·语气助词 | 第156-160页 |
| ·本章总结 | 第160-161页 |
| 捌 判断句 | 第161-167页 |
| ·主语+是+宾语 | 第161-163页 |
| ·主语+不是+宾语 | 第163页 |
| ·主语+宾语+不是 | 第163页 |
| ·《平话》判断句简介 | 第163-165页 |
| ·《原老》和《平话》判断句比较 | 第165-167页 |
| 玖 述补结构 | 第167-187页 |
| ·粘合式述补结构 | 第167-180页 |
| ·组合式述补结构 | 第180-183页 |
| ·述补结构的否定式 | 第183-184页 |
| ·本章总结 | 第184-187页 |
| 拾 处置式 | 第187-193页 |
| ·处置式的形式类型 | 第187-189页 |
| ·处置式的语义类型 | 第189-191页 |
| ·本章总结 | 第191-193页 |
| 拾壹 被动式 | 第193-197页 |
| 拾贰 疑问句 | 第197-206页 |
| ·是非问句 | 第197-199页 |
| ·特指问句 | 第199-201页 |
| ·选择问句 | 第201-202页 |
| ·反复问句 | 第202-205页 |
| ·本章总结 | 第205-206页 |
| 拾叁 从接触语言学角度探讨原本《老乞大》特殊语言现象产生的动因 | 第206-222页 |
| ·引言 | 第206页 |
| ·关于材料和汉语历史语言接触的状况 | 第206-207页 |
| ·《原老》特殊语言现象是汉语与蒙古语(或朝鲜语)接触引发的演变 | 第207-209页 |
| ·理论背景 | 第209-213页 |
| ·分析 | 第213-220页 |
| ·小结 | 第220-222页 |
| 拾肆 结论 | 第222-2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5-228页 |
| 致谢 | 第2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