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6页 |
| 导论 | 第6-19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6-8页 |
| (二)田野点 | 第8-10页 |
| (三)理论方法 | 第10-14页 |
| (四)内容框架 | 第14-19页 |
| 一、内容和价值 | 第19-26页 |
| (一)主要内容 | 第19-23页 |
| (二)主要价值 | 第23-26页 |
| 二、发展特点 | 第26-29页 |
| (一)表演性打歌逐年增多 | 第26页 |
| (二)发展具有很强地域性 | 第26-27页 |
| (三)各族群众参与性较高 | 第27页 |
| (四)非遗保护逐渐地展开 | 第27-29页 |
| 三、发展困境 | 第29-35页 |
| (一)传承存在瓶颈 | 第30-31页 |
| (二)发展遇到困难 | 第31页 |
| (三)发展动力不足 | 第31-32页 |
| (四)开发困难重重 | 第32-33页 |
| (五)发展前景堪忧 | 第33-35页 |
| 四、对策建议 | 第35-39页 |
| (一)保护文化生境,保障传承发展 | 第35页 |
| (二)强调非遗价值,增强发展动力 | 第35-37页 |
| (三)措施机制并重,提升发展潜力 | 第37-39页 |
| 结语 | 第39-43页 |
| 附录:《拉祜族七十二套路打歌歌词大意及含义》 | 第43-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