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的概念设计开发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概念开发方法 | 第16-32页 |
·现代主流车身结构开发流程 | 第16-18页 |
·白车身的设计流程 | 第18-20页 |
·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设计研究 | 第20-26页 |
·车身结构静强度设计 | 第20-22页 |
·车身结构刚度设计 | 第22-24页 |
·车身结构轻量化 | 第24-26页 |
·车身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工具 | 第26-29页 |
·车身结构优化问题的数学概念 | 第26页 |
·优化类型 | 第26-28页 |
·优化数值计算方法 | 第28页 |
·优化工具 | 第28-29页 |
·优化设计驱动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的概念设计开发方法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空间及目标 | 第32-43页 |
·新能源概念车设计概述 | 第32页 |
·车身结构概念形式的分析及选择 | 第32-35页 |
·概念车总体设计及布置概览 | 第35-39页 |
·总布置参数 | 第35-36页 |
·造型设计概览 | 第36-37页 |
·底盘及动力系统布置概览 | 第37-38页 |
·车身布置概览 | 第38-39页 |
·车身结构设计空间的建立 | 第39-41页 |
·主要集中质量的确定 | 第41-42页 |
·车身结构设计轻量化目标的确定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面向车身结构设计的多工况多体动力学分析 | 第43-51页 |
·面向车身结构设计的多体动力学分析 | 第43-44页 |
·新能源汽车整车多工况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44-48页 |
·概念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虚拟试验工况的建立 | 第46-47页 |
·定义车身载荷输出 | 第47-48页 |
·仿真结果分析及载荷结果数据输出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拓扑优化 | 第51-71页 |
·结构的拓扑优化方法研究 | 第51-53页 |
·车身结构拓扑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53-58页 |
·基于折衷规划法的优化模型研究 | 第53-55页 |
·静态指标的多工况优化目标函数 | 第55-56页 |
·静态多工况指标的权重 | 第56-57页 |
·动态固有频率优化目标函数 | 第57页 |
·综合考虑静态和动态指标的优化综合目标函数 | 第57-58页 |
·拓扑优化基本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8-61页 |
·几何结构导入与离散化 | 第58-59页 |
·载荷及边界条件 | 第59-60页 |
·拓扑优化的工艺约束研究 | 第60-61页 |
·惯性释放 | 第61页 |
·基于带权重折衷规划法的动静态指标权重研究分析 | 第61-70页 |
·不同权重比下的拓扑优化 | 第62页 |
·不同权重比下的优化结构及数值对比分析 | 第62-67页 |
·优化结果的选择 | 第67-70页 |
·拓扑优化结果的输出 | 第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桁架式概念车身的参数优化分析 | 第71-81页 |
·车身概念桁架结构的提取建模 | 第71-74页 |
·桁架式概念车身结构的截面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 第74-79页 |
·白车身概念设计的截面参数优化方法 | 第74-75页 |
·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75-76页 |
·桁架概念结构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6-77页 |
·桁架式概念车身结构设计变量的定义 | 第77-79页 |
·桁架式概念车身结构截面参数优化及结果分析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概念车身结构设计及初步性能验证 | 第81-89页 |
·概念车身结构设计、建模及加工 | 第81-82页 |
·概念车身结构性能分析验证 | 第82-87页 |
·概念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2页 |
·车身结构模态分析仿真及实验 | 第82-84页 |
·车身结构弯曲刚度仿真分析 | 第84-86页 |
·车身结构扭转刚度分析 | 第86-87页 |
·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分析 | 第87-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件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