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公司自主品牌汽车研发项目风险管理案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图表清单及主要符号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项目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研发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2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一部分 案例正文 | 第22-42页 |
第二章 Z公司概况及S项目开发 | 第22-42页 |
·项目开发背景概述 | 第22-30页 |
·Z公司概况描述 | 第22-24页 |
·开发战略规划 | 第24页 |
·公司项目管理架构 | 第24-25页 |
·项目市场环境 | 第25-28页 |
·项目开发内容及目标要求 | 第28-29页 |
·项目开发团队介绍 | 第29-30页 |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 | 第30-33页 |
·项目可行性研究效率高立项快 | 第30-31页 |
·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准确 | 第31-32页 |
·整车平台技术可行性分析准确 | 第32页 |
·部分工作委外以缓解人力紧张 | 第32-33页 |
·概念及详细设计阶段风险管理 | 第33-36页 |
·内造型设计时间延迟 3 个月 | 第33-34页 |
·工程数据发布延误 1 个月 | 第34-35页 |
·数据设计评审把关可圈可点 | 第35页 |
·整车物料成本管理缺位 | 第35-36页 |
·试验及设计验证阶段风险管理 | 第36-38页 |
·样车制造阶段各类情况频现 | 第36-37页 |
·试验管理可圈可点 | 第37页 |
·总监亲自严抓质量问题 | 第37-38页 |
·量产准备及上市阶段风险管理 | 第38-41页 |
·销售配置表反复更改 | 第38-39页 |
·部分供应商配套无法跟上 | 第39-40页 |
·产品定价精准 | 第40页 |
·产品推向市场时机恰当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 第42-71页 |
第三章 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 第42-61页 |
·汽车研发项目风险管理模型 | 第42-43页 |
·汽车研发项目主要风险因素 | 第43-48页 |
·宏观经济的风险 | 第43-44页 |
·汽车产业政策法规风险 | 第44页 |
·市场竞争的风险 | 第44-45页 |
·汽车消费者的风险 | 第45页 |
·汽车产品市场定位的风险 | 第45-46页 |
·汽车研发管理风险 | 第46页 |
·汽车产品技术风险 | 第46-47页 |
·研发成本风险 | 第47-48页 |
·S项目风险识别 | 第48-54页 |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识别 | 第48-51页 |
·概念及详细设计阶段风险识别 | 第51-52页 |
·试验及设计验证阶段风险识别 | 第52-53页 |
·量产准备及上市阶段风险识别 | 第53-54页 |
·S项目风险评估 | 第54-57页 |
·风险定性评估 | 第54-56页 |
·风险定量评估 | 第56-57页 |
·S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分析 | 第57-59页 |
·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应对措施 | 第57页 |
·概念及详细设计阶段风险应对措施 | 第57-58页 |
·试验及设计验证阶段风险应对措施 | 第58-59页 |
·量产准备及上市阶段风险应对措施 | 第59页 |
·S项目风险监控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案例启示与建议 | 第61-71页 |
·S项目风险管理成功启示 | 第61-65页 |
·项目总监及项目团队整体风险意识较强 | 第61-62页 |
·车辆产品定位准确 | 第62页 |
·整车平台技术路线正确 | 第62-63页 |
·项目风险监控有力且方法得当 | 第63页 |
·整车开发目标管理方式方法有效 | 第63-65页 |
·S项目风险管理不足启示 | 第65-66页 |
·对策及改善建议 | 第66-70页 |
·提高汽车研发项目整车物料成本管理力度 | 第66页 |
·建立适合汽车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 | 第66-68页 |
·创建汽车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知识库 | 第68-69页 |
·汽车研发项目需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风险管理组织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