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卵石地层不同盾构机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特征及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1-14页 |
·地表沉降的特征 | 第12-13页 |
·地表沉降的机理 | 第13-14页 |
·成都地区盾构法施工情况 | 第14-16页 |
·成都地区地层特点 | 第14-15页 |
·成都地区盾构法施工的难点 | 第15页 |
·成都地区盾构法施工的关键技术 | 第15-16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土压平衡盾构机性能 | 第18-31页 |
·土压平衡盾构机 | 第18-19页 |
·士压平衡盾构机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盾构机需具备的机械性能 | 第19页 |
·两类盾构机机械性能比对 | 第19-30页 |
·盾构本体 | 第20-25页 |
·渣土改良系统 | 第25-26页 |
·出渣系统 | 第26-27页 |
·同步注浆系统 | 第27-28页 |
·自动测量导向系统 | 第28-30页 |
·盾构机可靠性描述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盾构机在掘进中出现的问题 | 第31-43页 |
·掘进情况描述 | 第31页 |
·海瑞克盾构机的问题 | 第31-32页 |
·施工控制难度大 | 第31-32页 |
·罗宾斯盾构机的问题 | 第32-41页 |
·盾构机刀盘及刀具问题 | 第32-36页 |
·渣土改良系统问题 | 第36-38页 |
·铰接油缸问题 | 第38-40页 |
·出渣系统问题 | 第40-41页 |
·注浆系统问题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两种盾构机掘进引起地表沉降变形对比分析 | 第43-57页 |
·工程概况 | 第43页 |
·工程水文及地质情况 | 第43-46页 |
·监控量测 | 第46-47页 |
·监测点布置 | 第46-47页 |
·控制标准及测量频率 | 第47页 |
·横断面沉降情况 | 第47-51页 |
·盾构掘进情况介绍 | 第47-48页 |
·始发井至外国语段横向沉降曲线情况 | 第48-50页 |
·互助站至中间风井段横向沉降 | 第50页 |
·横向沉降比较分析 | 第50-51页 |
·纵向沉降 | 第51-57页 |
·始发井至外国语段纵向沉降曲线情况 | 第51-54页 |
·互助站至中间风井段纵向沉降曲线情况 | 第54-56页 |
·纵向沉降比较分析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盾构机掘进引起地表沉降的数值模拟实现 | 第57-66页 |
·盾构开挖的数值模拟 | 第57-59页 |
·FLAC~(3D)介绍 | 第57页 |
·结构单元的选取 | 第57-58页 |
·计算假定 | 第58-59页 |
·模型建立 | 第59-60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0-66页 |
·横向地表沉降分析 | 第60-64页 |
·纵向地表沉降分析 | 第64页 |
·综合分析 | 第64-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