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致谢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论文写作的意义 | 第14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17-30页 |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21页 |
·国内外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 | 第19-20页 |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 | 第20-21页 |
·创新型城市相关理论综述 | 第21-25页 |
·创新型城市的概念及内涵 | 第21-23页 |
·创新型城市的动力机制 | 第23页 |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体系 | 第23-24页 |
·创新型城市创新系统 | 第24-25页 |
·产业集群发展与城市建设相关理论综述 | 第25-27页 |
·系统动力学工具相关理论综述 | 第27-30页 |
·系统动力学概念及应用 | 第27-28页 |
·系统动力学基本工具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 第30-41页 |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作用分析 | 第30-33页 |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要素及其关系分析 | 第30-32页 |
·创新型城市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条件 | 第32-33页 |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作用分析 | 第33-38页 |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 第33-35页 |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 | 第35-37页 |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 | 第37-38页 |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目标与功能关联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影响路径模型构建 | 第41-50页 |
·系统动力学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41页 |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 第41页 |
·系统动力学在本研究的应用可行性 | 第41页 |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41-46页 |
·模型构建的说明 | 第41-42页 |
·因果回路图构建 | 第42-46页 |
·流图构建 | 第46页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影响路径分析 | 第46-50页 |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的一般作用机制 | 第47-48页 |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型城市的特殊作用机制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基于合肥的实证分析 | 第50-72页 |
·合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现状 | 第50-51页 |
·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51-55页 |
·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取得的成绩 | 第51-54页 |
·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4-55页 |
·基于合肥的模型说明 | 第55-59页 |
·模型的变量选择与公式设计 | 第55-57页 |
·模型检验 | 第57-59页 |
·仿真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59-66页 |
·政府科技投入的仿真模拟 | 第59-61页 |
·企业研发投入的仿真模拟 | 第61-62页 |
·政府教育投入的仿真模拟 | 第62-63页 |
·产学研联系的仿真模拟 | 第63-64页 |
·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对策建议 | 第66-72页 |
·政府作为 | 第67-70页 |
·企业作为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页 |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