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述评 | 第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产业集群发展及政府作用概述 | 第21-40页 |
·产业集群 | 第21-26页 |
·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21-26页 |
·产业集群发展及政府作用的有关理论 | 第26-30页 |
·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 | 第26-27页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27-30页 |
·国外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 第30-34页 |
·美国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政府作用 | 第31页 |
·意大利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政府作用 | 第31-32页 |
·日本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政府作用 | 第32-33页 |
·国外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4页 |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 | 第34-40页 |
·地方政府概念和行为范围的界定 | 第34-35页 |
·我国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角色和职能 | 第35-36页 |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 | 第36-40页 |
第三章 江门市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问题 | 第40-54页 |
·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特点 | 第40-46页 |
·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41-44页 |
·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特点 | 第44-46页 |
·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 第46-50页 |
·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 第46-48页 |
·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劣势 | 第48-50页 |
·新会区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动因分析 | 第50-51页 |
·新会与周边城市产业集群竞争格局分析 | 第51-54页 |
第四章 江门市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作用评价 | 第54-64页 |
·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变迁 | 第54-58页 |
·地方政府宽容尝试、“无为而治”,产业集群初步孕育(1970 年—1989 年) | 第54-56页 |
·政府转变角色、“有限作为”,推动产业集群初步形成(1990 年—2005 年) | 第56-57页 |
·政府优化服务、积极作为,推动产业集群成长(2006 年至今) | 第57-58页 |
·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及其成效 | 第58-60页 |
·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出台扶持政策 | 第58页 |
·发展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 | 第58-59页 |
·加强产业招商,完善产业链条 | 第59页 |
·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第59-60页 |
·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的存在问题 | 第60-64页 |
·政府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 第60-61页 |
·政府存在错位和缺位行为 | 第61页 |
·政府干预作用效率有待提高 | 第61-64页 |
第五章 地方政府促进江门市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64-80页 |
·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的思考 | 第64-65页 |
·新会区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 第64页 |
·新会区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 第64-65页 |
·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 第65-80页 |
·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思路,科学制定新会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 第65-68页 |
·培育特色高效园区,引进优质大项目 | 第68-69页 |
·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构建集群企业专业化分工网络 | 第69-71页 |
·完善集群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优质高效政府服务 | 第71-72页 |
·构建集群区域创新系统,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 第72-75页 |
·提升环境品质,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优良环境 | 第75-78页 |
·实施集群品牌战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 第78-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