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14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 | 第16-29页 |
·马克思教育哲学思想的缘起 | 第16-19页 |
·马克思教育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马克思教育哲学的思想来源 | 第17-18页 |
·马克思教育哲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 第18-19页 |
·马克思教育哲学的思想体系 | 第19-25页 |
·教育哲学的内涵 | 第19-20页 |
·马克思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 | 第20-25页 |
·马克思教育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第25-28页 |
·重视实践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培养 | 第25-26页 |
·充分注重人的主体性的发挥 | 第26-27页 |
·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协调统一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 | 第29-38页 |
·杜威教育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29-31页 |
·国内背景 | 第29-30页 |
·国际背景 | 第30页 |
·个人背景 | 第30-31页 |
·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1-35页 |
·教育目的的确定 | 第31-34页 |
·教育的社会生活目的 | 第34-35页 |
·教育的实践意义 | 第35页 |
·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5-37页 |
·对世界的影响 | 第35-36页 |
·对我国的影响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马克思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和启示 | 第38-48页 |
·马克思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相同点 | 第38-39页 |
·实践——马克思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重心 | 第38-39页 |
·“以人为本”——马克思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关键点 | 第39页 |
·马克思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不同点 | 第39-42页 |
·研究领域中的关注点不同 | 第40-41页 |
·理论研究的目的性不同 | 第41页 |
·研究的具体对象的不同 | 第41-42页 |
·对马克思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结果的分析 | 第42-44页 |
·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把人的解放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 第42-43页 |
·作为教育家的杜威则实现了教育观念的革命性变革 | 第43-44页 |
·马克思教育观与杜威教育方法论的互补性 | 第44页 |
·马克思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44-47页 |
·教育指导思想的重构——关于“人”的培养 | 第44-45页 |
·教育方法——在实践中掌握学习知识 | 第45-46页 |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我国教育策略的实施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